中国专家热议2011世界热点话题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专家热议2011世界热点话题
黄滔 • 2012-01-1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12月27日在北京发布了2011国际形势总结报告。其间,针对诸多国际热点,多位前中国驻外使节发表了精彩点评。

 

美国对华政策:情不自禁要遏制 无可奈何要合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战略和亚太问题专家王嵎生在评价美国对华政策时说,美国对中国是情不自禁要遏制,无可奈何要合作。

王嵎生说,随着时代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迁,美国的主导能力在削弱,它的指挥棒不像以前那么灵。但是由于霸权思维,美国还是情不自禁到处要伸手。美高调宣示将战略重心东移,就是意在阻遏和防范中国崛起,在我周边挑起事端,制造东北亚紧张。

但仔细分析一下中国周边的局势,美国千方百计想烧的火,并没有熊熊燃烧起来。美国《华尔街日报》有一句话:环顾中国四周,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跟美国联合反华。越共总书记、日本首相相继访华,美国无可奈何之下,也跟中国拉起关系,建立了亚太磋商机制。美国人甚至拿中国的电视剧《金婚》来做比喻,说中美就像金婚中的两口子,吵了几十年,最后还是共同走到了白头到老的金婚。

 

俄罗斯同时看重区域一体化和国际多边机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俄罗斯中亚问题专家冯玉军就俄罗斯加入WTO发表看法说,2009年,俄罗斯的外交国防政策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基本判断:第一,多边国际机制的全球影响力正在下降;第二,地区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其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个报告对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很有影响。

但从俄罗斯实际对外政策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俄罗斯一方面在积极推动包括未来欧亚联盟设想在内的欧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另外一方面,尽管经历了18年漫长的痛苦历程,它还是积极谋求加入全球一体化,没有放弃全球多边贸易、经济安全合作的可能性。俄罗斯加入WTO说明,俄罗斯在对外政策上两个趋势同时存在。

 

改善投资环境有助欧洲经济增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原驻法国大使、欧盟问题专家蔡方柏在谈到欧债危机问题时表示,以贷款的方式来解决欧盟成员国的债务危机,治标不治本。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有两条:第一是以欧洲高福利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与全球化发展不适应,影响了它的竞争力。第二是其结构性的矛盾。现在,愈演愈烈的危机逼得欧洲领导人逐步开始走向标本兼治,但采取的措施落实起来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短期讲欧债危机还在蔓延和发展,还会出现波折和动荡。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欧盟应抱有信心。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众多高科技产业,大量黄金储备,欧盟不会解体。纵观欧盟发展的历史,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在危机中推动的。欧盟的核心国家也不会让欧盟垮台,因为如果欧盟解体,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沦为二三流国家。欧元也不会崩溃,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欧元在欧盟的核心地位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谈到中国是否应该出手救助欧洲的问题时,蔡方柏认为,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人均GDP都在3万到4万美元之间,中国只有4000多美元。一个老百姓是谈不上去“救助”一个发生了债务困难的富翁的。另外,欧债的危机是发展模式和结构性弊端所造成的,如果内部不改革,外部力量怎么救也是救不了的。

蔡方柏同时表示,欧盟在政治上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在经济上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主要的技术来源地和重要的投资者之一。欧盟遇到困难,对世界的经济复苏、金融稳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国际社会支持欧洲克服债务危机,中国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中国可以在金融领域同欧洲进行合作,增强市场信心。同时,我们也希望欧洲改善投资环境,推动中方有实力的企业到欧洲去投资,这样既可以缓解欧洲失业困难,增加它的税收。欧方还可以放宽对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这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双方还可以加强高科技的合作,研发方面的合作,来开拓第三方市场。这样一些都措施有利于欧洲恢复经济增长。

 

在可见的未来巴沙尔政权可以继续维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阿拉伯问题专家刘宝莱在谈到叙利亚局势时认为,在可见的未来,巴沙尔政权可以继续维持。

他说,首先,到目前为止,叙执政党依然坚强,没有散掉。第二,叙海陆空军队,加上警察、情报部门,总体稳定。第三,巴沙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缓解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矛盾的改革措施。第四,从地缘政治看,周围邻国,除了土耳其和约旦以外,伊朗、黎巴嫩、伊拉克等国都支持巴沙尔政权。第五,现在阿拉伯世界出现两大新的特点,一是已经政权更迭的国家,依然在动荡。另外,伊斯兰势力明显上升,这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有很多分析人士认为,与其让叙利亚较激进的伊斯兰势力上台,还不如让现政府维持现状,通过现政权的改革,平稳过渡。另外,目前反对派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气候。但巴沙尔政权是否能持续下去,还要看它的经济发展是否向好、西方施压是否进一步加大等诸多因素。现在阿盟正在积极努力,谋求在阿盟范围内解决,这要看阿盟和叙利亚的智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战略和阿拉伯问题专家安惠侯同时表示,叙利亚不是利比亚,如果打响叙利亚战争,将有可能形成新一次中东战争,对此西方是否做好准备,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中国政府会把家门口的事情办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亚太和南海问题专家、原驻越南大使齐建国在谈到南海问题时说,中国会把家门口的事情办好。

他说,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是和“一国两制”构想同时论述的。这些构想都是为了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战争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多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贯穿这一原则,同有关国家进行谈判,而且也进行了共同开发的尝试,今后我们还想本着先易后难的精神,同有关国家在共同开发上有新的突破。

十多年前东盟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是威胁。经过十年的努力,2010年1月1号正式建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东盟十国争相搭上中国经济发展这辆快车,中国威胁论变成了中国机遇论。

近期,应该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步伐的加快,南海问题明显升温,但是还构不成地区热点。过去一年里,南海地区本身没有发生什么了不起的事件,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纠纷。这些纠纷之所以被国际社会所关注,主要是一些国家要把南海问题拿到国际会议和地区会议上来讨论,之后进行媒体炒作的结果。

中国十分重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会尽全力把家门口的事情办好。2011年10月份越共中央总书记来访时,双方签了六个文件,其中《关于指导解决南海海上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就是一个重要的文件。

 

朝鲜已经实现了政权平稳过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亚太问题专家张铁根在谈到金正日去世后的朝鲜局势时说,朝鲜已经实现了政权平稳过渡。从最近几天的观察看,权力交接顺利,金正恩已经在全面领导朝鲜各个方面的工作,他已经是武装革命力量的最高领导人。

张铁根说,朝鲜的治丧过程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混乱迹象。中国政府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支持朝鲜国内的局势稳定,明确的确认了金正恩接班人的地位。中国这一举动取得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的利益。刚刚来访的日本首相也谈到了朝鲜半岛问题,大家都认为维持朝鲜半岛局势和平稳定符合各方的利益。1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同韩国举行了第四次中韩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双方也都认为,应共同努力,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

 

刘古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的主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董事长、原外交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刘古昌表示,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没有根本变化。

刘古昌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尽管现在我们在国际上不断碰到各种问题,但仔细研究一下,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世界大国关系,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碰到问题的同时,仍在大踏步发展,并没有因为外部挑战多了而发生改变、倒退。世界各个国家对中国的需求远远大于它们的担心、嫉妒和防范。我们不应忽略需求,放大防范,中国周边四面楚歌的形势根本不存在。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