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非智库论坛第一届会议”在杭州和金华举行,与会代表就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非关系进行了深入研讨,其中“中国在非洲和平安全建设中的作用”议题引起了中外代表的高度关注。
非洲是一块古老的“新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然而,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国内武装冲突,多数非洲国家处于“美丽而不富饶”、“资源丰富但经济凋敝”、“极端落后与极度超前并存”和“守着金库乞讨”的困境,成为国际社会中仍未解决的“东-西”“南-北”问题的焦点。
近年来,从总体上看非洲地区战争和武装冲突有所减少,安全形势得到改善,但是长期积累起来的民族矛盾、种族隔阂和边界争端短期内仍无法解决,局部地区特别是北非局势动荡不安。和平与安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很难想象在一个仍存在战争或者形势动荡不安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得到正常进行。为了使非洲地区实现持久和平,维持地区和国家安全,除了非洲国家自身的努力,外部世界的支持和帮助也至关重要。
由于非洲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各种政治力量都参与到非洲地区和平安全建设进程之中,包括主权国家、普遍性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区域组织(如非洲联盟)、联合国专门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拯救儿童)等等,而这其中,中国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为维持非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做出了举世瞩目的突出贡献。
凸显独特作用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非洲维持和平、反海盗、防止武器扩散和参与战后重建等行动,支持非洲国家实现和平和保障安全。试以联合国在非洲地区实施的维持和平行动为例,迄今为止,中国先后共参与了15项联合国在非洲地区实施的维持和平行动,目前仍有千余人在联合国非洲8个维持和平任务区中执行任务,此外,还有部分文职人员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非洲任务区中任职。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出兵人数最多,为非洲地区实现和平保障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维持和平人员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尽职尽责、勤勤恳恳,其突出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特别是受到了东道国人民的好评。通过参加和支持非洲地区的维持和平行动,中国在非洲国家民众心目中的“爱好和平”、“主持公道”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中非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国还积极支持非洲区域组织非洲联盟以及其他次区域组织在《联合国宪章》的法律框架下以及依据非洲地区组织基本文件在非洲地区开展维持和平行动。2009年8月,中国向非洲联盟驻索马里特派团的两个主要出兵国乌干达和布隆迪分别提供了500万人民币的后勤援助,并向非洲联盟在索马里的维持和平行动提供了40万美元的支票。这些财政与物质援助为推进非洲和平进程、提高非洲自主维持和平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与其他国际组织相比,在解决地区冲突实现和平和维护安全方面,非洲地区组织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因此,中国主张应当充分发挥地区组织在解决非洲地区冲突和国家国内冲突方面的优势,因为区内国家大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的历史、民族、语言、文化和宗教背景,对造成冲突的原因理解更为深刻,也易于提出适合非洲地区“区情”的解决问题之道。
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领域,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也进一步扩大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和平安全建设活动,把支持非洲地区实现和平保障安全的活动延伸到了其他领域,例如贯彻执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派出海军舰队参加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多国军事行动。海盗是“对作为整体的全人类的犯罪行为”,长期以来中国也深受其受害。中国海军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船舶、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并尽可能为航经该海域的外国船舶提供安全掩护。截至2010年12月,海军已派出7批18艘次舰艇、16架直升机、490名特战队员执行护航任务。中国仍将积极参与武力打击索马里海盗为船舶护航的行动,同时还支持国际社会在设立特别法庭审理海盗案件方面做出的努力。
对于某些国家利用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干涉非洲国家内政问题,中国明确表示反对,在政治和法律上支持非洲国家依照现行国际法抵制外来干涉的做法。目前国际刑事法院受理的案件和审议的“情势”只涉及非洲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管辖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与此同时,国际刑事法院下令通缉逮捕现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做法实际上既与现行一般国际法中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相冲突,又将对非洲国家实现民族和解和持久和平产生相当深远的负面影响。非洲问题有其特殊性,因此应倡导形成带有非洲地区特点的区域性国际刑事司法体系,具体包括实施国际刑事司法的理念、设立非洲地区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和机制、鼓励非洲国家依靠现有的国内司法机制惩治国际犯罪,同时充分发挥非洲国家民间司法机构(如冈卡卡gacaca)调整社会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或者“真相与正义委员会”等其他机制的配合下,为消除民族、种族或者其他族群之间的仇恨,为实现持久和平创造必要的条件。
标本兼治巩固和平基础
除了积极参与在非洲地区的国际维持和平行动,中国大力支持非洲国家加快“冲突后缔造和平”的进程,具体内容包括帮助非洲战乱国家恢复秩序、组织大选、恢复司法机构、重建军队和警察、修复基础设施、派出专家指导农业生产和派出医疗队提供医疗服务等。战争只是结果,其背后隐藏着极为复杂的政治、民族、宗教和文化原因,而经济问题又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因素。
除了长期殖民统治遗留的诸多问题,长期以来非洲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例如某些国家的重要矿产资源(例如钻石、黄金、铜、钴、镍和钼等)产地被军阀长期占领,成为进行内战争夺政治权力的重要资金支柱,有些军阀为了个人和集团利益甚至与邻国相勾结以武力对抗自己的祖国。
如果经济发展失衡、普通民众生活困苦的问题不解决,仅靠外部力量介入是难以在非洲国家实现和平和安全的,即使达成了协议,也只是将冲突和矛盾暂时掩盖而已,久而久之仍然会重燃战火、生灵涂炭。因此,通过“点点滴滴缔造和平”的方式,帮助非洲战乱国家结束战争,特别是支援非洲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重新回到和平建设的正常轨道,是在非洲地区实现持久和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路径。
在这个方面,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身体力行。以安哥拉为例,2002年内战结束后国内逐渐出现了百废待举的局面。中国进出口银行及其他中国企业积极支持参与安哥拉的战后重建。进出口银行以互惠贷款的模式为安哥拉提供了大量信贷援助,起到了紧急救援的作用。中土、中铁、中信等其他中国企业参与了安格拉的战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国在非洲其他国家(如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也开展了类似的经济援助工作,而中国的上述做法受到了非洲国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作者是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国际人道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