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增税 可能重蹈菅直人覆辙
此次5名党首候选人中,只有野田一人明言应该增税。
民主党内多数对采用“堆雪人”方式增税而增加国民负担的做法存在强烈抵抗。海江田万里批评野田是“财政至上”,前原诚司则指其“机械式的增税会加深通货紧缩水平”。
野田执着于增税的背景是,日本的长期国债总额已高达900万亿日元,约为年度GDP的两倍,负债水平居发达国家之首。野田认为,如果不健全财政,有可能陷入与欧美相同的财务/债务危机。
日本政府目前面临的首要经济课题是,须制定包含震灾复兴政策的2011年第3次补充预算。菅直人政权在7月末的复兴基本方针中,测算未来5年的集中复兴期需要追加13万亿日元,而其中过半财源需要通过临时增税来确保。
野田对该方针表示赞成,并积极推进增加法人税和提高消费税。
野田强调,为筹措因高龄化而每年增长1万亿日元的社会保障费用,应该在2015年前把消费税分阶段提高至10%,并计划在明年的普通国会中提出相关法案。
有分析指出,缺乏充分讨论的增税,会导致经济复苏的速度放缓。而如果得不到国民的理解和支持,政权根基也势必产生动摇。去年也是从财务大臣一职升任为首相后,菅直人曾扬言应提高消费税至10%,结果导致该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野田如果复制其税收财政政策,极可能重蹈覆辙。
应对“扭曲国会” 向在野党妥协
以民主党为主的执政联盟日前在众议院占据多数,但参议院的主动权掌握于在野党手中。“扭曲国会”一直强力掣肘着民主党内阁的政治运作。
对此,野田积极呼吁与在野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进行“大联合”,承诺会履行日前三党协商达成的共识。在该共识中,民主党已作出妥协,同意修改政权公约的部分内容。
然而,实现“大联合”与缓和与小泽派的关系存在根本矛盾。
小泽派坚决反对修改政权公约的内容,而在野党则认为如果民主党不修改政权公约,“大联合”就免谈。
自民党目前对于、野田“举党一致”的主张仍持戒心,认为有必要观察他是否真的会与小泽实现“融合”,之后再确定与野田内阁合作的可能性。
坚持增税 可能重蹈菅直人覆辙
此次5名党首候选人中,只有野田一人明言应该增税。
民主党内多数对采用“堆雪人”方式增税而增加国民负担的做法存在强烈抵抗。海江田万里批评野田是“财政至上”,前原诚司则指其“机械式的增税会加深通货紧缩水平”。
野田执着于增税的背景是,日本的长期国债总额已高达900万亿日元,约为年度GDP的两倍,负债水平居发达国家之首。野田认为,如果不健全财政,有可能陷入与欧美相同的财务/债务危机。
日本政府目前面临的首要经济课题是,须制定包含震灾复兴政策的2011年第3次补充预算。菅直人政权在7月末的复兴基本方针中,测算未来5年的集中复兴期需要追加13万亿日元,而其中过半财源需要通过临时增税来确保。
野田对该方针表示赞成,并积极推进增加法人税和提高消费税。
野田强调,为筹措因高龄化而每年增长1万亿日元的社会保障费用,应该在2015年前把消费税分阶段提高至10%,并计划在明年的普通国会中提出相关法案。
有分析指出,缺乏充分讨论的增税,会导致经济复苏的速度放缓。而如果得不到国民的理解和支持,政权根基也势必产生动摇。去年也是从财务大臣一职升任为首相后,菅直人曾扬言应提高消费税至10%,结果导致该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野田如果复制其税收财政政策,极可能重蹈覆辙。
对美外交 绕不过普天间难题
野田的对美外交方针与菅直人没有太大不同,均主张强化日美关系。
借东日本大震灾之机,日美双方这几个月来都对水分极大的美军救灾“朋友作战”大加褒扬,标榜同盟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然而,美军普天间基地难题,依然是改善两国关系过程中绝对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在冲绳当地政府和民众反对的情况下,野田新政府恐怕也拿不出比鸠山由纪夫和菅直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努兰德29日就野田将出任新首相表示了欢迎:“美国期待着在广泛领域与日本新首相紧密合作”,并称“日美同盟无论在哪位首相领导下都一直保持着稳固,已深深植根于两国共通利益和价值观之中。”
美国国防部高官也强调说:“日美两国无论哪方换了领导人,都一贯构筑着牢固的关系”,并表示“期待新首相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同盟” 。
有分析人士称,其实美国对于日本每年频繁地更换首相感到很无奈,因为增强首脑之间的相互信赖和个人感情这5年来一直就是一句空话。
对华外交 有待“观其行”
对华政策,一直是日本政府外交的重头,现在的分量比以往更重。
中日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关系已到密不可分的程度。但两国间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两国缺乏政治安全互信。这其中既有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也有现实利益的摩擦。另一方面,两国国民感情脆弱,有民调显示,两国相当一部分民众都对对方国家缺乏好感。
由于野田在“八·一五”期间重申其关于“甲级战犯不是战争罪犯”的固有见解,因此早早便被贴上了“右翼”、“保守”和“鹰派”的标签。
从这些年日本首相更替及中日关系的变化历程看,中日关系发展表层上虽受到日本首相个人对华观、历史观的影响,但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还是取决于深层次的利益和矛盾结构。
例如,安倍晋三的保守色彩和历史观是众所周知的“右”,但在其任内实现了停滞5年的中日首脑互访,并提出了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构想。
菅直人向来被视为对华关系温和派,但其任内发生的撞船事件令两国关系一下跌至谷底,而且外交和国防年度白皮书都越来越将中国定位为一个现实威胁。
对此,有分析称,日本新一代的政治家已经不能单纯用“鹰派”和“鸽派”来定义。他们多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派”。野田关于甲级战犯的见解自然需要批判,但他出任首相后,该错误历史观是否进行改变或是收敛,他是否会从大局出发而发展对华关系,确实需要时间去观察、判断。
本报东京8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