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主题为“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三亚举行,峰会受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议。
峰会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金砖五国间的合作呈现良好态势,领域日益扩宽,深度不断加强。这突出体现出峰会的成果文件《三亚宣言》上。首先,《三亚宣言》的内容涵盖了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经贸合作、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核安全等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范围。其次,《三亚宣言》表现出了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结构的关注,这与金砖国家前两次峰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一贯的,体现了金砖国家合作的持续性。再次,《三亚宣言》还制定了五国合作的行动计划,巩固既有合作,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并对未来合作提出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亚宣言》还提到了金砖五国对于利比亚问题、反恐问题等政治、安全问题的共同看法,这展现了五国对金砖国家合作更为自信开放的态度。
毫无疑问,在峰会取得多项成果的基础上,金砖国家合作将取得更多实效,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日益加强,对于五国自身、新兴经济体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五国经贸、金融合作将更加深化,各自的要素禀赋优势将得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其次,五国间在多个全球性问题上协调立场,取得共识,将使得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更大,国际话语权得到提高。而从长期来看,金砖国家合作有助于推进全球经济金融秩序改革,从总体上表现出一种新兴经济体争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这将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仅对金砖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同样对发达国家有利。
三亚峰会不仅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清楚地表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的突出特点。
第一是代表性不断增强。2010年12月,“金砖四国”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这一合作机制。此次三亚峰会,南非的加入使得金砖四国变成了五国。这个来自非洲的新兴经济体的加入,使得金砖国家南南合作的特点更加突出,也使得金砖国家成员国涵盖了欧亚、拉美和非洲,更加具有全球意义。
第二是机制化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目前金砖国家已初步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主渠道,以高级事务代表、外长、财长、央行行长、协调人、常驻多边机构使节等为辅助,以智库、工商界、发展银行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为支撑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框架。新兴国家间这种合作的新形式、新内容,是包容的、非对抗性的,表明金砖国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集团或者政治联盟,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是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伟大创举。
第三是合作议题的广泛性。金砖国家目前仍然是一个主要以新兴经济体间的经济和金融合作为主要议题的合作平台,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此次峰会和文件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作成果,呈现出合作内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的趋势。例如,峰会期间,五国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金砖国家在货币结算和投融资领域的合作,对推动成员国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四是引人注目的多样化配套活动。在峰会前,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金砖国家智库会议,邀请其他四国的重要智库,相聚北京,探讨金砖国家合作的各方面问题,并且形成了对第三次领导人峰会的建议书,递交给领导人峰会。五国理论界的交流,对于增强金砖国家之间的共识、深化金砖国家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除了智库会议,峰会期间五国的金融、经贸、工商等多个领域同时举行了部长会议或论坛等配套活动,这一方面丰富了五国合作的内涵、扩大了合作领域,另一方面也为峰会取得多方面的成果和实效做出了贡献。
通过金砖国家的三次峰会,特别是此次三亚峰会,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本身得到不断完善,代表新兴经济体的金砖五国所通过开展自主合作,为全球治理和多边合作创造出一种新的范式。
金砖五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近30%,人口占世界的42%。201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五国分别来自全球四大洲,其中俄罗斯和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西、印度、南非目前都是非常任理事国。五国国情、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是什么力量让五国走到一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本次峰会上对此做出了精辟的回答:为了一个和平、安全、发展、合作以及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世界。
金砖国家合作的落脚点是现实,着眼点是开创未来。五国合作有很多现实因素。首先是五国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和争取自身发展良好外部环境的愿望;其次是五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的现实条件和提高相互间贸易额的实际需要;第三是五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相似阶段,在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中持有相似立场;第四是五国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公正繁荣的未来世界的强烈愿望。
这种合作并不是要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相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一个有益补充和完善。联合国、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制构成了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但这些治理机制在反映国际秩序和国际力量对比时仍然是相对滞后的,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没有足够的回应。因此,新兴经济体需要有能够协调彼此立场的平台,通过交流合作在这个问题上取得更多共识,再通过各自参与多边活动传递到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和G20等全球治理平台中,从而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世界的共同繁荣。所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既是五国的需要,也是五国的责任。
我们有理由期待金砖国家合作未来的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但也应该看到,金砖国家合作才刚刚起步,还在探索之中,要想取得更大成绩,需要五国的共同努力。同时,这个组织也不可能立即解决新兴经济体在面对现有国际格局时遇到的所有问题,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大国政治联盟,它仍然是一种有限度、有范围的国家间合作。我们应该更多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种合作,也更多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未来。(孔根红为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栋为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