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德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中德绿色城市论坛”在武汉市拉开帷幕。这标志着从2007年至2010年在中国举办的系列活动“德中同行”今年已再度出发,中德两国专家继续踏上“共同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旅。
此次中德绿色城市论坛为期两天。来自中德两国政府官员、城市规划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武汉作为中国中部中心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城市之路。在论坛上,与会者重点关注两个中德合作项目:第一个项目是汉阳钢厂改造,自德国法兰克福的建筑师约亨姆•约旦将老工业区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融合新老建筑,形成新的工业风格。最终打造成为一座工业文化园,以保留对汉阳钢厂历史和企业文化的永久记忆。第二个项目是平和包装厂的改造,来自武汉和慕尼黑的大学生为武汉市平和包装厂共同设计了一个改造方案,将其旧厂房改造成为一个类似于北京“798”的艺术区。
在论坛的致辞中武汉市长唐良智介绍了武汉的情况: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重化工业比重偏大,能源消耗较高。他表示,此次论坛以“绿色城市”为主题,重点探讨低碳城市建设问题,也对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中的武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此次中德绿色城市论坛,加深德国专家和企业对武汉的了解,推动双方在低碳城市建设、绿色节能项目的交流合作,加快生态城市建设。
前来出席论坛的联邦德国交通、建筑与城市发展部议会国务秘书杨•穆克表示,“德中同行”,作为德中两国共同举办的大型系列活动,在过去的三年中走访了五个中国城市并最终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圆满落幕。尽管如此,德国仍然希望可以继续推进这种交流,并且深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在我看来,德国和中国在城市发展这一问题上有很多共同利益和关注,这次在武汉举办的绿色城市的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和中方代表们共同探讨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所在,从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到城市化进程中交通问题的解决,从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到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幸福指数,我发现德国和中国在这些层面上有很好的合作前景。”杨•穆克对《北京周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