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朱志远
3月11日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两周年的日子。3月10日,北京周报社记者对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朱志远就核能的安全性以及在中国核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独家专访。
北京周报:据我所知,您的博士学位是在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获得的。德国已经通过相关法案,确定到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站,全面退出核电。为什么中国还要继续发展核电?
朱志远:德国想要推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替代核能。中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极其巨大。因此,在能源结构上不可能照搬其他某个国家的模式,只选择某一种或某一些能源是无法满足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的。
中国的核能在整个能源供应中占得比例很小,目前仅有1.8%,仅有17座运行着的核电站。此外,核能对环境保护和二氧化碳减排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核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氮化物的排放。我们如果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美好的蓝天和清洁的空气,那么,核能在能源结构中提高一些比例将起到很大作用。也就是说,中国发展核能的策略是正确的。
在德国,目前核能所占比例不低,德国也有相关专家对关闭所有核电站持不同意见。从全世界来看,几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的核能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都较大,包括美国、法国、韩国还有日本。中国是个大国,能源始终是紧缺资源,因此,必须采取多元化的能源战略,石油、天然气、水电,以及清洁能源共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能源结构的合理化。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的福岛核事故健康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泄漏重灾区的民众罹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升高。您觉得应该如何保障核能的安全?
自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各国政府,还有各国研究核能的专家都对此做出评估。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安全管理层面,二是技术层面。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核电站与福岛使用的核电站技术是不一样的,福岛使用的是第一代半的老技术,今天中国已经建成和即将要建设的核电站使用的都是第三代“非能动AP1000”技术,一旦有事故,设备上方的巨大水箱可以在失去供电的情况下使设备温度全部降下来。而福岛核电站在海啸中就是因为两个备用供电系统被破坏了,水冷却失效,才发生了事故。现在,中国采用的技术是非能动的,哪怕外界没有了一点儿动力,依然可以进行降温处理,因此,从安全系数上讲是有保证的。
在监管方面,我国对核电安全一直非常重视,从规划到设计建造都采取了很严格的安全措施。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中国宁愿把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下来,也要提高核应用的安全系数,停止了所有在建核电站的建设。直到去年10月24日,国务院才正式批准重新恢复核电站建设,并明确规定先在沿海地区恢复,内陆地区还暂缓。
我在这里呼吁的是,国家应该从法律层面把现有的法律更好统筹起来,提高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保障核应用的安全和健康发展。目前,我国虽有一些关于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规条例和制度规章,但是,参照国际上核能发展较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应该有一部国家层面的核安全监管的母法,统筹协调涉及核安全方面的各项制度、政策和技术,从而在国家层面上有一个更高级别的核安全准则。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在呼吁的,希望国家在这个层面上可以做好。
刚才您提到我国正在逐渐恢复核电站建设,并明确规定先在沿海地区恢复,要求在“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目前,有些内陆省份呼吁重新恢复内陆核电项目建设。您怎么看待在内陆建设核电的问题?
我国核电“安全至上”的理念一直非常明确。当然,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对我国核电的发展是有负面效应的,延迟了核电在我国发展的步伐。国务院之所以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安全评估之后重启沿海核电项目,而对内陆核电站说“至少三年内不建设”,我觉得,这说明国家“谨慎加谨慎”的态度,从安全角度需要对内陆核电站进行更多的评估。但另一方面,世界上很多国家也不是只把核电站建设在沿海,包括美国还有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在内陆地区建设核电站。
如果内陆地区地质条件比较好,遭受地震和海啸的可能性比较小,是不是发展核电就没有问题?
地质条件是核电站选址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核安全涉及核辐射的防护安全,核事故的应急安全,还有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核电站建成以后,从安全角度来讲,必须考虑应急范围和应急区域。目前,计划在建核电站的几个内陆地区人口密度都比较大,且使用的主流技术都是AP1000第三代技术,依然需要用水冷却,而水资源在中国中西部地区都比较紧缺。另外,核电的水冷却容易通过循环水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国家会更全方位地评估这些影响,但并没有明确说不在内陆搞核电。
那么,已经建成的内陆核电站如东北第一个核电站(辽宁红河沿核电站)一号机组已经发电,是否会对周边环境增加辐射?
没有。现在的核电站设计标准是不会有辐射出来的,如果有辐射出来就有问题了。
但是,老百姓为什么依然对核电有恐惧?
对。我觉得福岛核事故之后,老百姓对核能的恐惧增加了不少,但同时,老百姓对核辐射的知识又增加了很多,明白了在什么情况下接受的辐射是安全的。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要接受很多辐射,但大家知道,在一定剂量下,我们是安全的。因此,还要进行一些科学知识的普及。
大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辐射是看不到、感受不到的。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使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降到了极限;另外,也有一整套的措施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能够有效地把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将辐射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目前,国际上还在发展第四代更安全、更经济的核电站设施,将来,有可能减少大量用水对核设施进行冷却。
当然,公众对核电的恐惧始终是核电发展中需要不断沟通的事情。要知道,我国始终在选择最安全的反应堆堆型来发展核电,可以说使用的是迄今为止人类在核电方面最先进的知识提供的核电技术及工艺。因为我们起步较晚,所以我们有条件吸取别人的智慧。
那么,中国在核能领域有什么自主创新的技术?
在自主创新发面,目前在建的山东石岛湾核电厂采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电技术。还有,清华大学研制的20兆高温气冷堆也是我国重新启动核电建设以来自己研发的第四代类型的高温气冷堆。此外,我国原子能研究院还在研究纳冷快堆、第四代核反应堆等等。
您觉得中国发展核能的前景如何?是否需要很大的投入?
中国发展核能的前景很好,因为需求巨大且十分必要。核电站一旦建起来,就可以很经济地为老百姓提供电力。目前,我国核电上网电价平均为每度0.43元。据不完全统计,核电的发电成本可能在每度0.35元到0.40元之间。对政府和企业来说,投资核电是一件合算的买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愿意建核电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