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导语
养老金空账之痛
  “如果有一天我们老无所依......”这是李建军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李建军说,每当他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他就有种担心自己将来能否领到足额的养老金的忧虑。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官员一再强调中国养老金不会短缺,能够确保足额发放,但李建军却依然无法释怀。
  他更愿意相信专家的话——就在前不久,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1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金额有2.5万亿左右,但实际上账户里仅有不到3000亿元左右,缺口达到了2.2万亿多元,这让李建军多了份担心。
人口红利结束将影响养老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生育高峰期,目前这些人正是适龄劳动力。之后由于计划生育,出生人口开始下降。等再过20年目前的适龄劳动力步入老龄行列的时候,缴费人员将远低于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带来的影响其实现在已经显现了出来。
个人账户缺口如何产生的?
  目前空账问题主要出现在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制度上,这一养老金制度开始于1996年。当时中国正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企业职工养老由国家负责转为市场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制度制度设计的时候,存在有两种意见:一是当时的劳动部(后被并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为可以维持现收现支的方式,二是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后被并入发改委)坚持要采用个人账户,最后采取了妥协,形成了“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制度。
仅靠延长退休年龄不能解决问题
  养老金的压力让“延迟退休年龄”这一话题不可避免地被摆上了桌面。由于人口老龄化将逐渐成为导致中国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因此相关部委前几年就有了“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想法。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课题,目前美国、德国的退休年龄是65至67岁,但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是60岁,女性50岁,这与美国德国等相比显然有点过低。
观点
张车伟:中国养老金不存在收不抵支的问题
  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养老金不存在缺口,之所以有缺口之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养老金的统筹层次较低,即养老金的收支主要在县级水平上进行,结果造成富的地区有盈余,穷的地区可能有赤字,也就是所谓的缺口,它需要财政来填补。如果养老金的统筹层次提高到省级,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相关报道
全国养老金入市的利与弊
  养老金低收益,甚至因为通胀而缩水,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中国的养老金属于地方政府自行管理。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估算,全国各地社保基金加起来近1.9万亿,十多年来的收益率不足2%,低于同期CPI增长水平,收益率近世界最低之列。
养老金该如何管理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其资金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单位按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20%所缴费用,这部分缴费被纳入统筹基金。另一部分是员工按其上年月平均工资的8%所缴费用,这部分缴费被纳入个人账户。社保基金的贬值给养老金的足额发放带来了压力。如何管好这些钱,并带来更多收益,显然需要很大的智慧。
图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