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德40年,合作成就“特殊”关系
  德国民意调查机构Forsa今年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人中对中国崛起“感到恐惧”的减少到30%,比前一年减少10个百分点;68%的受访者愿意接受中国成为日益强势的经济大国。
  一组数字可以大体勾勒出中德经贸的成长轨迹:40年来,中德双边贸易由建交之初的2.75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1690亿美元,增长约615倍,双方互为在各自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正向2015年实现贸易额2800亿美元的目标迈进。
  回首40年,经贸合作无疑是中德关系的发动机和稳定器。从两次中德政府磋商后发布的联合公报看,双方列明的政治性共识一般有5至6条,接着便是多达十几条的经济关系条款,每次都占据公报的“半壁江山”,涉及贸易、投资、可再生能源、金融政策、宏观经济管理等方方面面。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行中德建交40周年招待会
-施明贤:没有任何时期的中德关系会好于今天
-“轮子”上的合作:中德交通领域合作加速
-德国总理默克尔今起访华 将乘坐高铁前往天津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经贸先行 深化合作
-中德建交40周年 德国“中国文化年”开幕
-默克尔第五次访华 “经贸合作”成为关键词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民间交流助推中德外交
Nr. 41 1972
Nr. 40 1982
Nr. 25 1986
Nr. 42 1992
   
1972年
联邦外交部长瓦尔特·谢尔访华。1972年10月11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1974年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协定。
1979年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经济合作协定。
1982年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署发展合作框架条件协定。
1985年
上海大众业务全面展开,第一辆大众桑塔纳下线。
1992年
德外交部长克劳斯·金克尔访华期间宣布双边关系正常化。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9年
联邦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和联邦经济部长维尔纳·米勒在为期两周的亚洲之行中访华。
2001年
联邦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应中国总理朱镕基邀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
2007——2010年
“德中同行”系列活动在南京、重庆、广州、沈阳、武汉和上海世博会期间举行。
2010年
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访华,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德中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
2012年
2012年8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率9名部长在京参加第二轮德中政府磋商。在联合声明中双方均表示加强面向未来的合作。
1973年
第一批中国大学生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留学。
1975年
联邦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和邓小平。
1980年
汉莎航空公司开通法兰克福——北京新航线。
1984年
联邦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访华。
1988年
联邦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正式宣布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落成。
1993年

朱镕基副总理接待赫尔穆特·科尔总理。

1996年
联邦总统罗曼·赫尔佐克访华。
2000年
中国总理朱镕基在为期15天的欧洲之行中访问德国,2000年6月30日,签署德中法治国家对话协议。
2002年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德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
2009——2010年
德中科教年。
2011年
首轮德中政府磋商在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和温家宝总理主持下在柏林举行。
中德建交40周年:从“边缘”走向“中心”
  在过去的40年里,描述中国与联邦德国的关系呈现了这样的轨迹:最初从谨慎小心接触开始,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开始积极主动,上世纪末中国通过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渐融入国际经贸体系,本世纪初在和平崛起的基础上开启文化外交……
德国汉学家看中国的和平发展
  在德国汉学家瓦格纳教授以及耶格尔博士看来,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而且也反映了中国目前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瓦格纳看来,中国古代建立的国家从根本来说上并没有什么对外扩张的兴趣。
“四十而不惑”:交流增互信、合作促发展
  中国龙年伊始,在达沃斯论坛和欧盟峰会刚落下帷幕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便应温家宝总理的邀请,马不停蹄地率领联邦议员和政府及经济界代表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这是默克尔出任总理以来的第五次访华,也是壬辰龙年首位外国政府首脑到访中国。
默克尔的第六次访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2012年8月30-3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继龙年伊始访华和温总理四月赴德参加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后,再次率领大型政府经济代表团来华举行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会议,并签署了18项合作文件和协议,赢得了总金额70亿美元的高额经贸订单。
北京——柏林
  1994年4月5日,柏林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1988年5月5日,东柏林市0与北京市之间第一次签署了友好合作正式协定书。在德国,也是在柏林统一之后,这份协定书于1994年4月5日得到再次确认。从那时起,这两个世界大都市之间又进一步达成多项协议,多次交换备忘录,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发展。 在公共交通、供水、城市建设、市政管理,以及公园建设、体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柏林和北京之间都开展了积极的合作。
  双方专家进行工作互访,交流经验。到目前为止,约有120家柏林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它们来自极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如:生物/制药、医学、光学、通讯、交通技术/机械制造、服务业以及消费品等。著名的公司有:Schering(制药)、柏林水务局(供水)、Biotronik(医学测量仪器)、Schindler 电梯、Robert Bosch(家用电器)、Siemens(交通、工程建设、计算机)、PricewaterhouseCoopers (咨询)、C.Bechstein (三角钢琴、钢琴)、Cornelsen(教科书)、BERLIN-CHEMIE(制药)、BMW(摩托车)、LMT(光学测量仪器,包括为-项目)等。
上海——汉堡
  1986年5月29日,上海和汉堡日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声明的签署,两市正式的友好城市关系拉开了序幕。它将这两座在空间上有着万里之遥(两市相距13000公里)的港口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汉堡常被称为“中国通往欧洲的大门”——它履行了一个自由汉萨城市为其友城应提供的职能。(汉萨同盟是13-17世纪,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都是其成员。
  上世纪80年代初,双方为通过发展友好城市关系来加深汉堡和上海之间的联系开始了一系列的努力。两市的友好关系远远超出了纯经济利益的范畴,并通过为数众多的活动家在各个领域得到体现和发展。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交流项目,首先是教育领域的项目。每两年都会在合作备忘录中确定友好城市活动的要点。除了汉堡市以外,还有许多来自于经济界和市民界的组织都与上海有着联系。
山东——巴伐利亚
  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德国巴伐利亚州同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山东省就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1985年在港口城市青岛举办了巴伐利亚州工业展览会,大批来自巴州的企业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产品。1987年7月9日,两省州签署了《山东省与巴伐利亚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联合声明》,正式确立了双方的友好省州关系。
浙江——石荷州
  1986年4月20日,浙江省和石荷州签署了友好伙伴协议。在此之前,两地的高等院校已有各种培训交流活动。协议签署后,教育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扩大,成为重点合作项目,随后农业方面也开始了合作。
湖北——萨克森
  2007年6月,德国萨克森州州长米尔布拉德先生(Mr.Georg Milbradt)和其率领的政府及经济代表团应湖北省政府邀请对湖北省进行友好访问。访问期间,萨克森州与湖北省正式建立友好省州关系。湖北省与萨克森州产业互补性很强,在机械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合作空间很大。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

版权所有 2000-2012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3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