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文娱- 文化纵横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宫廷娃娃:故宫也卖萌!
高原 • 2013-04-1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护城河边的四阿哥与小格格(摄影:冯进)
 

和日本比起来,中国的大多数博物馆虽然拥有众多精美绝伦的文物和艺术品,却很少用心开发一些能让游客带回家细细品玩、挂在身边时时念想的小纪念品。即便有,也是一些高仿的瓷器、青铜器、人俑雕塑等,价格不菲且缺少让年轻人感到亲切、可爱的时尚设计。

在这方面,南方的博物馆要做得稍好一些,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的博物馆商店里,都有不少风格前卫,却又带有浓厚民族气息的小文具、生活杂货等,让人爱不释手。而近来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要数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宫廷娃娃”系列产品。 

 

绿豆眼 大饼脸

最早发现“宫廷娃娃”,是某天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偶然进入了故宫淘宝官方旗舰店的网页。网店顶端写着“来自故宫的礼物”,让人倍感权威与尊贵,再往下一看,等待售卖的居然是一些绿豆眼、大饼脸、憨态可掬的卡通产品。

 

 
午门前的四阿哥(摄影:冯进)
 

有做成不倒翁形状的清朝八旗士兵,棱角分明、表情严肃的明朝大臣,根据前段时间大热的古装偶像剧《步步惊心》的主人公形象做成的“四阿哥与小格格”,等等,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被制作成桌边玩偶、调料瓶、存钱罐,也被印在笔记本、T恤衫、挎包、手机壳上。

以往我们总在哀叹中国的卡通形象普遍不够可爱,所以这些娃娃一出现,便叫人有一见倾心、相见恨晚、恨不能马上据为己有的心情。而且,我们不但要买,还要一次买好几个,皇帝、皇后、阿哥、格格、卫兵、大臣(甚至还有金发的郎世宁娃娃哦!)凑在一起,便可拍一组有情节、有对话的玩偶故事漫画了,如果配上故宫的实景,效果更佳。怎样,近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清宫剧、穿越剧(现代人穿越时空来到古代、或附身于古人,进而展开故事的一类电视剧)迷们就要按捺不住了吧?不如自己动手制作一部四阿哥与小格格的同人漫画吧。

 

 
正红旗士兵(摄影:冯进)

 

受欢迎 有争议

这些名为“宫廷娃娃”的卡通纪念品是由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开发的,目前仅在故宫内的纪念品商店和官方网店内出售。不过未来有在海外开设专卖店的计划。虽然这些娃娃的价格不菲,但凭借其可爱的造型与独特的底蕴,仍然受到众多青少年的热烈追捧。其官方网店的3皇冠销量(淘宝网点等级分为桃心、钻石、皇冠三个级别,皇冠等级最高,皇冠数量越多,说明销量越大、评价越好),便是极好的证明。

 

 
弓箭手便条夹(摄影:冯进)
 

大家惊喜地发现在这个“萌物当道”的时代,不但“猫叔”卖萌、萝莉卖萌,连故宫都开始卖萌了。就像一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老先生,忽然来到广场上跳起了“骑马舞”,让人在震惊之余,不免会心一笑。想必此举会大大拉近故宫与当下年轻人的心灵距离吧?

不过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博物馆确实应该多做一些亲切、可爱的纪念品,但相比故宫的深厚内涵,用几个大头娃娃来做形象代言,未免过于草率和肤浅,实在应该开发一些更有底蕴、更“耐看”的产品。台北故宫出品的各类小纪念品便是最好的榜样。

 

 
iphone手机壳(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提供)
 

其实,创意产品的推出最不怕争议,有人关注就算成功了一半。令人欣慰的是,如今不但有故宫在着力开发时尚创意产品,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文化单位也都在探索、开发具有自家特色的创意产品。

人们与博物馆的相遇,只是短暂的邂逅,一件精致可人的纪念品,将为人们保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小小纪念品,真是不能小觑呢。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2013北京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助力产业融合
投行遇上古董
马蔚华:信用消费是提振内需的重要力量
3月份CPI今日公布 涨幅或重回“2时代”
中国内地确诊2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外交部:朝鲜半岛生战生乱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去世 享年87岁
美商界反对政府对中国信息技术产品设限购令
德俄关系现诸多问题 默克尔普京会面气氛紧张
日本自民党副总裁访华 或携带首相安倍亲笔信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