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连任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本刊特稿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奥巴马连任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
本刊特约评论员 晓岸 • 2013-01-16 • 来源:《北京周报》2013年第4期 1月24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连任唤起中国国内对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又一轮热议,不外乎几个问题:美国的调整是不是针对中国的,会不会把中美关系推向对立对抗,中国该如何应对。

回答上述问题,有必要看清以下事实。

第一,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在全球战略"再平衡"大框架下进行的。

奥巴马首任,以"再平衡"为基调,大幅修正小布什时期的对外战略。"再平衡"之一,就是围绕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宣示的"国家振兴与全球领导"核心目标,收缩美国在欧洲和西亚、南亚的军事力量投放,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和影响。

美国的调整既是迫于国力因金融危机和错误战争受损的现实,更是为了适应亚太地区重要性不断上升、挑战因素不断增多的变化,而这些年来亚太地区最重要、最核心的变化,不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又是什么呢?

美国调整亚太战略祭出的口号除了"再平衡"外,就是"重返亚洲"。事实上,美国从未离开过亚洲,"重返"的真正涵义是扭转"9·11"事件后美国因忙于反恐而疏于经营亚洲的局面。但美国的利益是全球性的,若说美国调整亚太战略就等于其全球战略重心实现"东移",还言之尚早。至少,美国对中东变局的应对总体上还是步步为营、稳中求进的。一个更为可能的图景是,美国一条腿迈向亚洲,一条腿陷在中东。

第二,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在军事上是延续的、实打实的。

自小布什政府第二任期起,美军就已开始重新配置在亚太地区的军力。五角大楼2012年1月发布的国防战略指南《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和7月提交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进一步明确,美军的重点将从伊拉克、阿富汗转向亚太,放弃同时在两个主要战场长期作战的能力,但"仍能在打一场战争的同时阻击另一个地区的侵略者"。

调整的具体动作清晰可见,包括将常驻日本冲绳的部分美军移至关岛、夏威夷、澳大利亚,把60%的战舰放到太平洋,加强第二岛链的战略武器部署,加快亚洲反导系统建设等,实质是以退为进、攻防一体,并将美军置于更安全的范围内。

美军的调整"一石多鸟",既瞄准"来自朝鲜的核、导威胁",也针对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发展",还着眼各种非传统安全挑战。美军2012年1月提出的"联合作战介入概念",强调通过参与多国演习、签署介入和保障协议、建立和完善海外基地、预置物资以及前沿部署等"各种安全和接触行动"创造有利态势,确保联合部队"在面临大量潜在对手武力拒止和各种不同情况下,完成作战介入",指向性十分明显。美国调整亚太战略时一再强调的"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针对中国军力快速提升的"再平衡"。

第三,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多管齐下、政经并重的。

长期以来,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投入偏重军事安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热情不高,直接导致亚太秩序近年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甚至形成一些国家"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局面。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商业关系中的比重已经超越其他任何地区。奥巴马政府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提出为"美国—东盟自贸区"打基础的"扩大经济联系"计划,是要改变亚太战略几条腿长短不均的状况,特别是弥补经济上的短板。

美国也在调整对缅甸的政策,加强与越南的战略关系,积极介入南海、湄公河上游水资源开发等问题,还喊话要求柬埔寨等国与中国保持距离,如果说没有限制、削弱中国周边影响力根基的意图在其中,谁都不会相信。美国在亚太地区全方位加强投入的背后,是要在变局之中继续牢牢掌握亚太秩序的规则制定权。

第四,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有虚张声势、色厉内荏的一面。

美国仍处在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当中,限支减赤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基本方向。根据五角大楼公布的2013年度国防预算案,今后十年美国防务开支的削减幅度总计在5000亿美元上下。尽管美国一再强调减什么也不会减对亚太的军事投入,但诸多能力发展计划的受限恐难避免。

美国调整亚太战略也必须同时处理多组矛盾:既要履行在亚太地区的"责任",又疲于应对西亚北非变局;既要强化针对中国的"战略预置",又要避免过份刺激中国;既要加强与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盟友的战略合作,履行同盟承诺,又要防范他们从中美矛盾中渔利或两头取巧的倾向;既要加大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投入,又不可能彻底放弃政治条件、完全接受 "东盟方式"。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美国在亚太地区难以放开手脚大张其鼓地行事。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等主要执行者曾使用"转向亚洲"的表述来形容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并因介入南海问题与中方产生较大摩擦,招致广泛批评。美国国内支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人们纷纷发声,多数东盟国家不愿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部分欧洲、中东国家对美国可能因强化亚太战略而忽略其他方向表达忧虑,最终迫使奥巴马政府弃用"转向"一词并收敛针对中国的声势。

看清以上,方可大体对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涉华问题做出相对客观、理性的判断。

继续争论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否针对中国没有太大意义。美国在公开解释其亚太战略调整时玩弄的战略模糊不应导致中国的认知模糊。无论中国是否情愿,美国都已把中国树为头号竞争对手,中国的上升都是牵动美国亚太、全球战略调整的主要导因之一。

但由此断言美国亚太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是要全面围堵、扼杀中国,则有些主观情绪化。长期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交替使用接触合作与防范遏制的两手,具有很强的"两面下注"特征。随着中国实力地位的变化,美国的两手都在加强,总的是在积极编织能更加有效规制中国的网络。无论在经济、政治、安全层面还是全球性问题上,美国都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其对华政策不大可能脱出"两面下注"的基本框架。

军事安全战略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支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早就在以中国为"假想敌",为"一旦到来的美中冲突"做准备,但这并不是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变化的全部。

对于美国在调整亚太战略时口头怎么说、内心怎么想、实际怎么做,中国要心中有数、泰然处之。中国的顺利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自己的作为,绝不应寄希望于美国的不作为。

应对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中国的作为应首先体现在稳步推进周边战略上。在坚定维护自身重大利益的前提下,以开拓、创新的方式深化睦邻友好关系,通过加强经贸、投资、交通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构筑更加牢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格局,是中国立足亚洲成为真正全球大国的的根本途径,也是中国有效化解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的根本途径。只要中国自己不失误,中国的邻国不可能完全倒向美国。在此方面,中国应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自信。

中国的作为也应体现于对海上问题的妥善处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对外加强海上合作,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并行不悖,决不等同于谋求海上霸权。中国有必要以更加清晰、有力的方式向周边国家阐释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妥善处理同周边国家的海上争议问题,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回避不了的重大课题。中国越强大,越需要保持定力。拿出高度理性和智慧,坚持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基本方向,戒急、戒躁、戒浮、戒各相关部门各行其是,防止受制于民粹主义,是中国所应做出的第一选择。

应对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美国的综合实力虽已不如前,但仍在诸多关键领域掌握优势,其经济复苏也已起步,因此还不能说美国的运势已发生盛极而衰的转折。这样一个美国,虽做不到从根本上破坏中国的发展,但完全可以提升中国的发展成本、增加中国的发展难度;这样一个美国,是中国成长路上的主要对手,同时也是中国在涉及发展和安全的许多领域的合作伙伴。

中美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当然也是中美各自对外关系中的最重要双边关系。一个稳定、可期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需要,也是亚太多数国家的真实期待。"竞合"是当前中美关系的主要特征,日益强大的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在一些领域同美国形成竞争之势,但只要竞争是良性的,不仅不会颠覆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格局,还可以成为亚太形势良性发展的促进因素。中美各自发挥所长,在不同领域支持区域合作,帮助亚太国家提高发展能力,并且在彼此间就相关事宜开展交流合作,可以成为双方化解战略矛盾的突破口。

中美在亚太地区战略矛盾的上升是两国国力迅速接近的必然反映,也同双方尚未理顺关键领域的现实利益关系有关。双方尤其不能对两国在海上正面冲突风险的增多等闲视之,必须继续致力于通过深入、务实的沟通来管控分歧、减少矛盾、防止误判。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一个借口是对航行自由与安全的关切,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其对中国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全面掌控南海海域、搞"区域拒止"的担心。中方应明确告诉美方,中国不是二战时期的日本,美方的疑虑是"莫须有"的,基于某种假设制订现实战略、挑动现实摩擦是十分危险的。

奥巴马首任,中美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开辟了亚太事务磋商渠道,两军即使在彼此关系较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彻底中断交流和对话。这是中美关系取得的重要进步,与双方寻求建立新型大国互动模式的共识和坚守两国在重大问题上斗而不破的默契密不可分。双方应充分利用奥巴马政府两届任期之间的过渡时间,梳理两国各种对话交流机制,共同做出旨在提升对话实效的优化和调整。在这方面,中方不妨更多采取主动。

应对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同美国在本地区的盟友伙伴打好交道也很重要。妥善处理中日关系,是中国实施海洋战略、成长为成熟大国必须迈过的门槛。战后,美国一直把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当作其亚太战略"基石"。中方在处理对日关系时应做出必要姿态、采取必要措施,引导美国正视两个现实,即,第一,中国已经牢牢掌握对日关系的主动;第二,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对华关系才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中心,美国不可能靠在"基石"和"中心"之间搞平衡来维持亚太战略稳定,日本这个"基石"应成为美国与中国良性互动的支点而不是麻烦点。

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把太平洋战略和印度洋战略统合在一起考虑、部署的,为此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借重。中国应有把握,这不会抹杀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景。印度不可能事事都跟着美国跑,那样的话印度将永远无法成就其全球大国梦想。

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近几年一直在中美之间"痛并快乐着",既想利用中国对澳大利亚能源资源的需求谋取发展红利,又不愿放下"西方教师爷"的身段。中国处理对澳关系应扭住相互尊重、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基调,促使澳方真正理解一个道理:美国的盟友可以成为中国的伙伴,这在中澳关系的过去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未来同样可行。

随着奥巴马的连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调整将继续进行下去,这对中国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改变不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习近平2012年2月访美时强调指出,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完全可以延续的现实。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多位反腐学者称反腐规划有望上半年出台
陈光标呼吁公示中国富人财产及国籍信息
中缅两军举行首次战略安全磋商
北京今年将推1500余项措施综合梳理拥堵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近期涉钓鱼岛言论答记者问
法日领导人就阿尔及利亚人质危机通电话
美国总统奥巴马履行法定连任就职程序
阿尔及利亚新闻部长说气田袭击者来自六个国家
今起可网购除夕火车票 抢票浏览器仍可正常使用
春运抢票浏览器不违法有失公平 铁道部紧急叫停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