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成了社交壁垒?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内- 社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社交网络成了社交壁垒?
斯蒂芬·科尔曼(哈佛大学) • 2013-01-17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喜欢用手机短信或者网络社交媒体来替代电话沟通。这种习惯是否会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所改变,或者说,他们是否愿意在工作中选择更为职业的沟通方式呢?

我发现这个问题是在去年8月,当时我正在考虑改变我的教学方式,即在传统的纯文字授课方式中加入幻灯片来增强课程的视觉效果。

技术革新如此迅猛,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意识到自己电话通话的次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短信交流。当15年前我还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时候,每天大概会接听或拨打20来个电话,现在,要两周时间才会有这么多电话,而且几乎都是我拨出去的。

最近,我在中国的一家英文周刊 Beijing Review(《北京周报》)上也发现了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这本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社交网络成社交壁垒”的文章,提到了短信和社交媒体对中国年轻人行为习惯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美国也很普遍。在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能产生类似的现象,就更说明这种影响力多么大。

这篇文章引用了一个中国网站对35岁以下的智能手机用户的调查报告。参与调查的用户中,有超过一半倾向于选择短信或者社交媒体而非面对面进行交流。文中还提到一个在中国网络上广泛讨论的事例,“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自己的手机在玩,老人感觉受到冷落,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这件事中提到的是孩子,如果是成人的话,他们至少可以说是在用手机回复上级或者下属的邮件或请示。而孩子们,则连在席间玩手机的借口都说不出来。

新技术的确在不断改变我们的互动方式,但却是以一种令人疑虑的方式。我个人很看好像 Facebook 这样的社交媒体,人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维系自己的社交圈。你只要花20秒钟在 Facebook 上为你的朋友写一段生日祝词就可以让他们高兴,这当然很好。

可是,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人性化的、深入的沟通,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发现情感和情绪的深浅以及细微变化。如果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人们的沟通意愿和能力将会退化,社交环境也会随之恶化。

同时,科技发展带来的沟通变革对政治和企业的运行也有一定影响。过去,表达能力对于政客们曾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罗纳德·里根总统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沟通者”。而今,这些技能是否已经不那么受重视了,这将对政治有什么影响呢?在企业里,如果雇员关掉老板的语音留言又会怎样?很多公司习惯使用低参与度的书面沟通,比如备忘录,但是,高管们是否也该考虑一下提高自己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呢?

注:这是作者在 FCW.com 上写的一篇博客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
2020年中国在轨航天器数量将超过200颗
商务部:春节前部分蔬菜价格可能还会上涨
欧盟驻华大使:欧中之间不存在“贸易战”
俄罗斯支持联合国在马里开展行动
在苏丹被劫持的4名中国员工安全获释
安倍出访东盟三国推行“战略外交”
两大国际组织首度发布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
日称用国际标准应对进入钓鱼岛中国飞机 中方回应
日媒称美要求日本不得射击飞临钓鱼岛中国飞机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