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经济展望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13年世界经济展望
魏 亮 • 2013-01-23 • 来源:《北京周报》2013年第5期 1月31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2013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塑造有弹性和动力的经济体系”。可见,当前世界经济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正是复苏缺乏弹性,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在慢慢消失。

三大趋势

世界经济在新的一年里将有怎样的新趋势是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近3个月来,多家国际经济组织对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测给出了回答。从IMF的3.6%、联合国的2.4%,到世界银行1月15日最新预测的2.4%,不一而足。这些数据虽难言准确,但也给出了未来一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

首先是经济增长还没有回到危机前的经验常态,即增速维持在4%左右。这就意味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危机中的复苏阶段,还没有进入到正常增长阶段。

其次是经济复苏的动力已经疲软。一方面,各机构对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测值普遍低于其在2011年的最终值,预示着推动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另一方面,不断向下修正经济增速预期是近两年来各机构的常态,它们对2013年的增速预期给予不断降低,便是经济增长势头趋软的信号。高盛集团全球先行指数(GLI)及其漩涡模型(Swirlogram)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世界经济的“加速度”正在下降。

第三是世界各国反危机的制度红利逐步衰减、耗尽。世界经济自然复苏的脉搏仍然很微弱。自2010年至今,经济靠政策来保证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财政和货币当局刺激经济增长有其局限性。此类增长的边际效应正明显递减。目前,尚没有看到任何能够取代政府力量以激发经济活力的科学技术和制度变革。未来一年,世界经济出现报复性增长的可能性很低。

“负竞争”加剧

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不但需要强劲动力,更需要安定的增长环境。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各国政府并没未有建树。相反,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出了“易碎”特征。回顾过去一年,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遭搁置,全球经济总量一半以上的国家举行了大选等重大政治活动。若按政府交替来算,这一比例则更高。由此,政治领袖们的主要精力都由国际转向国内,他们所出台的政策也更倾向于首先获得选民的青睐而非维护世界经济的平衡稳定增长。这使得已经成型的反危机成果难以贯彻;已经存在构想的制度创新不能落地;种种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油然而生;全球反危机的步伐不进反退。

未来几年,大国政治趋于稳定。但是,由于错失2012年国际协调的机遇。2013年世界经济将吞咽过去一年酿成的苦果。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负竞争”将加剧。这将表现在:国际贸易纠纷更加激烈,贸易战风险上升;国际金融权利的斗争将延续;主要货币竞相对外贬值,全球货币战的可能性虽低,但由此带来的金融波动成本将很高。

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政策宽松将成为新一年诸多困局的根源。一是量化宽松还可能接力赛跑般地延续。从当前状况看,发达国家当局者手中的牌已经不多。一般而言,刺激经济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的国家,如美国、英国不承认存在产业政策。这些国家也没有这方面成熟的抓手。同时,发达国家正面临集体性债务困境,财政政策被束缚。如此,使货币政策花样翻新,成了这些国家不断实施刺激的唯一手段。

二是各国货币当局已经开始不自觉地成为国家经济乃至政治命运的指导者。金融统治正逐步在一些国家扩散并部分变为现实。货币当局种种“不惜一切代价”的表态,意味着只要实体经济不走上正轨,各种类型的宽松货币政策就不会回头。至少在2013年年底之前,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存量既不利于经济稳定,也有悖于货币当局指导当前经济运行的判断。

三是量化宽松的负面影响存在大爆发的可能。目前,扰动全球资本市场的宽松政策主要有:美联储的QE3、4,欧洲央行的LTRO、OMT,日本央行的QE11,巴塞尔III的流动性新规等。综合看来,即使美联储量化宽松不再追加,欧洲央行LTRO逐步淡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总量也不会明显缩水。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巴塞尔III放松了银行业流动性要求和执行时间,这将使因货币宽松而淤积在金融机构内的流动性更有涌出的动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时机更加成熟了。

热门事件与风险点

以美元为首的主要货币竞相贬值与发展中国家跨境资本管理可能成为2013年最热门的金融事件。这在美国政治不定时尤为可能发生。民主与共和两党斗争持续难解,标志美国内部的政治和解能力在下降。映射在经济领域,则最集中地体现为美国的举债上限和减少财政赤字斗争。固然,减少财政赤字将使美国经济肌体更健康。但是,为减赤而减赤则成为一种美国病。这使得美国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患上“疟疾”——忽冷忽热。

如此,为了在动荡的环境下生存,推动美元贬值并在乱中取胜,成为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办法。与之相伴的则是游资在美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快速流动。然而,对美国而言,以金融立国,资金流动与价格波动是获利的必要手段。对新兴大国而言,多数产业“两头在外”,对汇率波动极其敏感,必然受到伤害。如此,只得依靠跨境资本管理自保,防范美国等发达国家转嫁危机。这将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相持乃至对立,对疲软和脆弱并存的世界经济而言,将是严重的打击。

从世界经济的病灶看,欧债危机仍将成为2013年世界经济最大的风险点。经济金融危机-政治社会危机-经济金融危机恶性循环的可能性在上升。从总体走势来看,上半年,欧债危机将整体进入静默期。9月份德国选举后,危机或将再次发酵。这是因为,当前欧债危机总体平稳是德国出于选举考虑营造出的祥和的外部环境。这其中包含了其在欧洲央行扮演“准最后贷款人”角色、欧洲稳定机制、欧洲银行业联盟、希腊救助等问题上的作出妥协的不少缓兵之计。

表面上,这些机制和措施初现雏形为欧债危机的解决带来曙光。但其背后则是德国将背负巨额成本。这与德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并不相符。德国当前的妥协实则是一种对欧洲反危机的搁置。一俟德国选举结束,欧元区成员国真正的交锋才正式开始。一旦上述的反危机措施功败垂成,西班牙银行危机、意大利政坛乱局、希腊财政紧缩、欧盟内部尤其是重债国家超过50%的青年人失业等固有的结构性危机将有合并爆发的风险。这也是世界经济在2013年可能遭遇的最坏情境之一,世界经济有可能因此震荡下行。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将如何结束?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历史上,经济和金融危机存在传承与转嫁。众所周知,发达国家的石油危机之后出现了拉美的货币与债务危机;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压过了美国银行业危机的风头。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往往最终会转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危机。本次大危机已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三个阶段。是就此结束,还是继续传导?下一场危机是日本债务危机,还是新兴市场的货币危机?这场击鼓传花,谁知花落谁家?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北京市交通委:缓解“打车难”还得靠公交
重庆10名党政干部国企高管涉不雅视频被免职
春节黄金周出游人数将首次突破2亿人次
中国提能源消费硬指标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菲将中国告上联合国后称将加强对华经贸联系
俄美韩日中五国对朝鲜半岛问题作出反应
美候任国务卿强调经济在外交中的重要性
卡梅伦称“退盟公投”讲话并非“背弃欧盟”
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今或获习近平接见
安倍围绕中国打“两手牌” 亲笔信尚未递交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