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安全问题
核能的发现不仅可以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也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武器。随之而来的核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核安全是指采取措施确保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安全,防止和应对核材料的偷窃、蓄意破坏、未经授权的获取、非法贩运等恶意行为,以及防范恐怖分子及非国家行为者获取核材料、破坏核设施等。
除了用于武器开发外,许多国家为满足能源需求,加大了对核能的和平利用力度。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问世后,一些国家相继开始建造核电站。目前,全球有数百座核电站在运行。如何确保核电站的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给国际社会带来很大冲击。
核废料的处理也是国际上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核电站的放射性废弃物在数千年内都具有危害性,如不妥善贮藏和管理,会破坏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灾难。
近年来,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核材料安全风险上升,核恐怖主义的潜在威胁也引起关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从1993年到2008年的15年间,核材料被偷盗、遗失达1500起。核材料走私活动也日益增多。如果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或核材料,并发动核恐怖袭击,将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美国面临的首要威胁不再是国家之间的核战争,而是核恐怖主义与核扩散。因此,确保核武器和核材料的安全、减少核扩散,也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国际社会在核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达成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等法律文件,国际原子能机构制定了核安全计划,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了第1540号和1887号等决议,要求各国采取措施,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材料落入非国家行为者之手。
世界核安全状况
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后,国际社会对核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球核材料和核设施的安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核材料安全风险仍在不断攀升,核恐怖主义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一方面,面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全世界核电产业发展势头总体保持强劲。同时,核技术在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核能与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越来越多的核材料分散在世界各地,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这些核材料与核技术缺乏有效的保护,核材料与核技术流失现象严重。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显示,1993年至2011年,全球有超过2100起涉及核及其他放射性材料遗失、盗窃和非法获取事件,平均每年多达120余起。这些材料一旦流入黑市,落入恐怖主义分子之手,极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国际上尚未发生重大核恐怖事件,但鉴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恐怖分子或国际犯罪组织获取核及其他放射性材料,用于制造核爆炸装置或“脏弹”,以及破坏核设施导致放射性物质泄露等风险不容忽视。
核安全与核能安全
核安全(nuclear security)与核能安全(nuclear safety)都是事关安全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核安全是指防止和处理针对核材料、其他放射性物质或相关设施的偷窃、蓄意破坏、未经授权的获取、非法转让等恶意行为,以及防范恐怖分子获取核材料、破坏核设施等。
核安全与核能安全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防范对象不同。核安全主要防范破坏核设施、盗窃核材料、实施核恐怖主义等恶意行为。核能安全防范的主要是可能危害核设施安全运行的自然灾害、设备故障或安全生产事故等。(二)采用措施不同。核安全措施包括加强实物保护、强化核材料衡算和控制、打击核走私等。核能安全措施包括在核设施选址时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因素,设计上采取多重防泄漏设计,采取更具安全性的技术,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等。(三)法规标准不同。两个领域各有国际公约,国际原子能机构分别制定了相关标准和指导原则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