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当日北京再遭雾霾袭 本网记者石刚 摄
2月20日至26日,雾霾又一次笼罩了中国京津冀143万平方公里国土。21日,北京市首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二级橙色预警。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当日北京再遭雾霾袭击。“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作上述表示。
李克强在担任总理后所作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李克强说,具体措施包括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微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推进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
“频发的雾霾天气是污染物排放强、跨区域输送和大气扩散条件差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日,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燃煤、工业、机动车、建筑和道路扬尘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源。”
“治霾必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空气是流动的,污染物跨区域输送,单靠一个城市采取措施达不到效果。”全国政协委员、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5日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
宇如聪解释说,以京津冀为例,山西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很容易在偏西南气流的输送下,沿着太行山系中的洋河河谷和桑干河河谷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导致大范围、区域性污染。2013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建立健全区域、省、市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
“必须加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高玉葆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需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等工作,实现区域的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当出现重污染天气时,从国家层面统一协调所在区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联合跨区域应急演练和培训学习。
宇如聪说,“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建立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综合考虑大气能见度、空气湿度和PM2.5浓度,加强了雾霾的监测预警工作。”
“雾霾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需要多部门联动”,吴晓青说。2013年10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正式发布实施,规定今后北京如遇空气重污染一级红色预警时,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有关企业停产等措施,其中单双号限行措施将尽可能做到提前24小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