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金融底蕴
陆家嘴的对面,就是上海外滩,沿外滩耸列着许多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起来的欧式建筑,这些欧式建筑在过去大多是金融大楼,如今仍有银行在这些建筑里营业。通过这些欧式建筑,人们仍可看出当年黄浦江西岸金融业繁盛的景象。
历史上,上海的金融业有着辉煌的记录。1847年英商丽如银行(Oriental Banking Corporation)进入上海,成为进入中国最早的外资银行。1891年成立的西商上海股份公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则是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897年5月,在上海诞生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是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亚洲最主要的金融中心、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当时,上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如同业拆借、贴现等货币市场,以及内汇、外汇、黄金和白银市场。当时,上海的期货市场也非常繁荣。资本市场方面,上海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股票和债券市场,上市交易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司股票。可以说,上海是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祥地。
只可惜后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所有的外资银行都停止了在中国的业务,上海的金融业也开始衰退。
如今外滩已经成了上海的一个旅游景点,许多游人都想来外滩看看欧式建筑,想象一下当年上海的金融繁盛。
“历史金融底蕴,这是在中国唯一只有上海才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一大资源,是上海永远不可忽略的无形资产。”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李恩强研究员说,“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大陆,首先想到的是上海,正是这种独特的无形资产价值的显现。”
“在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上,上海有着历史的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说。
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
“上海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相对齐全、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集聚、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国内金融中心,初步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方星海说。
方星海认为,近两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和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上海的金融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快速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介绍,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最为有利的因素有几方面,一是国家经济增长非常迅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到2005年底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已经名列世界第4位,而且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10%左右,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为建立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有利的经济条件。二是进出口规模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活动非常频繁。国际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加,会使国内金融中心演变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金融环境比较稳定。”吴说。上海始终把金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今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渐进尾声,工行、建行、中行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成功上市,金融机构正步入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轨道。而且中国已经步入了资金流动性相对过剩的年代,具有了为国际资本市场提供服务的能力。
“由于以上的几点原因,上海在不久的将来肯定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吴说。
上海这个拥有1800万居民,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城市。除了金融机构,还汇集了包括通用汽车、IBM,ALU这样的150多家全球企业的投资青睐,“很明显,上海有希望成为亚洲主要金融中心,将来还可能超越这个地位。”施瑞德说。
但是目前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的距离还有很大差距。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认为,目前上海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防御和金融人才等方面。
陆红军介绍,由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和机构透明度还不够高,金融业的市场风险能力急需提高。在金融创新方面,虽然指数期货、指数期权、股票期权、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新的金融衍生产品都将适时推出,但从现状上看,这不仅与香港、新加坡等市场存在很大差距,甚至还不及韩国、印度。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将成为影响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因素。”陆红军教授说。
陆红军教授认为,今后上海应在金融中心的技术创新和功能创新上有所突破,扎扎实实地做好金融中心软性基础设施建设,如信用体系中心、衍生品创新中心、交易结算中心。这些软体设施,在现代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中,往往比硬体设施来得更为重要。在上海,这些基础建设有的刚刚开始,有的则非常薄弱。
在金融人才方面,上海也存在高级金融人才与核心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目前,上海金融体系紧缺人才大致可在管理、研究和技术支持以及业务经营等方面,包括企业领导、经营管理、产品研发、行业研究等岗位。据有专家估算,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人才的缺口大约在百万左右。
附:2006年上海金融运行主要数据
1、金融市场交易总量达到60.95万亿,同比增长76.26%。
2、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增长19.1%,账面利润增长14.4%。
3、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已达100家,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的代表处达到106家。
4、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5094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4%,市场份额比2002年末上升4.9个百分点。
5、有31家外资银行选择上海作为在华业务的主报告行,约占外资银行在华主报告行的70%。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56%。
6、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4家保险公司进入上海的保险市场,保费收入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9.17%。
7、外资证券类机构20家,中外合资证券、基金公司20家,外资证券代表处58家。
(数据来源:《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