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施瑞德(Richard Stanley)每天奔走于上海陆家嘴的办公室--这儿是花旗银行中国区的总部。
施瑞德在中国财经媒体的“曝光率”很高,每当外资银行或者国家金融政策有什么“风吹草动”,媒体的话筒总会不失时机地伸到施瑞德的嘴边。
但是施瑞德肯定不知道,他的“曝光率”使他拥有了崇拜者,李小林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两年前大学毕业后从北京来上海工作的年轻人,将施瑞德(确切点说是施瑞德的位置)当作了奋斗的目标。
因此李没事的时候总会去陆家嘴转转,特别是每次有朋友来上海,李总会带他们去陆家嘴参观--这片矗满了高楼大厦,金融机构林立的土地,已经成了上海的一道风景。李小林幻想着有一天能进这儿的某一幢高楼大厦里工作。李在大学学的是金融管理,现在在一家企业做销售工作。
“看着陆家嘴,眼前好像有成捆的美金在晃动,我能感觉到金钱的诱惑。”李小林说。
不只是李小林,这种诱惑为无数的富人或者穷人所向往,许多人都不一而同的把上海当作了淘金的乐园。
选择上海
“上海很像纽约。”这是许多到过上海和纽约的美国人对上海的印象。
上海和纽约的相像不只来自于主观的感觉,更多的是客观的感受。上海位于中国的东部,紧临着海洋,纽约也位于美国的东部,紧临着海洋。纽约有很多高楼大厦,是美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也到处是高楼大厦,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
和喜欢纽约一样,国际金融机构投资者喜欢选择上海。包括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等世界金融巨擘在内的30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相继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或分支机构。
不久前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和花旗银行等四家外资银行在中国成立的法人银行,也都把地址选在了上海。
花旗银行是第一家在中国开办业务的美国银行。1902年5月15日,花旗银行的前身之一“国际银行公司”(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在上海开设分行,这也是花旗银行在亚洲的第一家机构,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止了在中国的业务。1985年在离开中国大陆45年后,花旗银行重新在中国大陆办理业务。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而且是个国际化的城市,开放程度高,想进入中国,上海是最好的选择。” 施瑞德说,这是花旗银行选择是上海作为中国区总部的理由。
除了外资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也选择了上海。200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管理总部挂牌,使得上海的金融地位更加突出。目前共有700多家内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成立并运营。上海已经形成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交易、再保险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占地32平方公里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已经成了中国的“华尔街”。
中国有金融教育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更多的会选择上海。李小林说,他们班36个同学现在有20多个在上海,有一些是和他一样在其他城市辞职后来上海的。“上海的诱惑力太大了。”李说。 目前在上海,从事金融业的人员大概有16万多人,每100个人里就有一个是金融从业人员。
上海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方星海博士因工作关系和上海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打过交道,方星海说,上海在经济高速成长中,积极打造了大都市的现代化设施与风貌,上海已具有相对先进的交通、邮电、通讯基础设施,形成了现代化交通、通讯网络。上海的人文环境也得到提升,一流文化设施与开放的海派文化底蕴相结合,使上海散发出独特的现代化城市气息。上海有发达的商务环境、通畅的信息交流、便利的商业餐饮。同时,上海在社会安定方面管理水平较高,治安良好,城市在安全设施、环境保护及各项配套服务方面都达到或具备创造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上海作为金融城市所需要的现代设施不断得到完善。”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