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报告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3月5日搜狐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目前,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作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唱改革主旋律,奏响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树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使中国的发展走入了快车道,开启了新篇章,“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画了一个圈”的歌声深深的烙印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曾几何时,西方媒体或蔑称中国是“三等国家”,或惊呼“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或则断言中国的未来“前途暗淡”……而如今,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发展实现持续30年高速增长,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改革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但同时深层次的矛盾也开始逐渐显现,需要打破原有利益格局,“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可以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丝毫不比不发展时少。但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应该看到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这就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解放思想,科学规划,凝聚改革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冲破固有利益格局的藩篱。
船到中游,不进则退。我们没有选择,唯有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咬定青山不放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将改革进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伴着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踏着“蹄疾而步稳”的改革节拍,奏响时代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