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孔子学院开办10周年。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至今,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到近90万人,专兼职中外教师约3万人。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广本国语言及文化,不少国家都做过各种尝试,法国有法兰西学院,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但是西方人在其相似文化背景下走出来的语言推广之路,适不适合中国人?从第一所孔子学院诞生起,孔子学院在一面借鉴已有成功经验,一面结合中华语言及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办学,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语言教学和国际文化交流新路。
孔子学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属于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下设在国外大学或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如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孔子学院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舞台和文明交流的桥梁。
据统计,10年来中国领导人借出访之机,共出席国外孔子学院活动200余次。而出席过本国孔子学院活动的各国政要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卡梅伦、巴西总统罗塞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等200多人。中国按照与所在国直接合办原则建立的孔子学院,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今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会见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师生代表时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作为帮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孔子学院从推广中文入手,给人们带来的改变远远不止于语言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的目标已不是传播自己的文化或价值观,而是搭建互相理解的舞台, 孔子学院为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共赢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