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8日,李克强总理应邀对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进行了访问,并出席了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等相关活动。这是李克强总理年内第二次访欧,纵观整个访问行程及内容,这次访问除签署了系列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了中欧务实合作关系之外,最大的亮点是启动了中欧创新伙伴关系这一新模式的实践工作。
中欧创新伙伴关系不仅包括传统的经济贸易领域,更包括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合作模式的创新和理念的创新,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早在今年 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时,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就决定把“创新伙伴关系”作为双边关系主题,并确定2015年为中德“创新伙伴年”,李克强此次访问将中德创新合作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创新伙伴关系进入全面落实的阶段。
创新伙伴关系是中欧关系的深化,是不同制度间相互融合、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初期成果显现。中德关系是中欧创新伙伴关系的试验田。中德双方政治互信程度高、经贸往来密切,为创新伙伴关系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德国总理默克尔已 7次访华,创现任各国领导人访华次数之最,而且德国是目前唯一个与中国建立“内阁联席会议”机制的西方国家,也是第一个提出与中国进行“工业 4.0合作”的西方国家。
从李总理是次访欧行程来看,对“创新”之重视不仅体现在中德关系上,还同时体现在中俄与中意关系上。俄罗斯是李克强此次访欧的第二站,期间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开放式创新”国际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而访意期间,中意共同举办“创新周”大会,两国总理出席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安排表明,“创新”是李克强此次欧洲行的核心内容。
发展创新伙伴关系,对中欧来说,既是双方深化务实合作关系的客观要求,又是难得机遇。
首先,当前中欧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稳定增长、调整结构、促进就业的共同任务。对中国来说,中国经济已持续快速发展了 30多年,目前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期,中国政府采取了用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源的方式,希望依靠改革创新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这一时期,欧洲的经济发展经验很值得借鉴。对欧洲来说,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冲击并没有完全过去,欧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更大的市场,而中国正好能满足这需求。
其次,中欧目前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核心伙伴,双方正在形成不断放大的战略交集。中欧在防止冲突、管控危机等国际事务中共同努力,在伊朗、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合作成效积极。
第三,中国和欧洲分处亚欧大陆两端,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两端连接在了一起,双方均表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积极意愿并付诸了实际行动。未来中欧的联系将更为紧密。
这三大内外因素表明,双方发展创新伙伴关系的时机正好。如何能够让中欧创新伙伴关系平稳、健康、顺利的发展下去,李克强此次访欧与默克尔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是最好的模板。
中欧精诚相交,那么中欧创新伙伴关系将会和亚欧大陆一样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