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本刊特稿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漩涡中的中美日三角关系
本刊特约评论员 晓岸 • 2014-01-26 • 来源:《北京周报》2014年第6期 2月6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踏上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的靖国神社台阶时,他预料到了自己的举动会进一步恶化日本与中韩两邻国的关系,却没有想到看似坚不可催的美日同盟信任基础也将会因此受损。

 

对中日关系的致命打击

靖国神社是个极富争议的地方,供奉着近代以来死于历次内外战争的日本军人及家属,包括远东军事法庭认定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

安倍参拜后,中国外长王毅立即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强烈抗议。外交部发言人宣告安倍亲手关闭了同中国领导人对话的大门,“中国人民不欢迎他”。中国驻外使节纷纷在各国报章上撰文揭批安倍,把日本军国主义比作魔幻小说《哈里·波特》里的“伏地魔”,指出靖国神社就是复活军国主义的“魂器”,安倍到那里参拜等于祭奠“亚洲纳粹”。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跨越了“最后的红线”,中日关系受到“致命打击”。

中日关系坠入1972年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都不具备立场后退的空间,实际已陷入冷战。这样的冷战也在韩日之间发生。尽管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后再次公开表示愿无条件恢复与中国、韩国的首脑会谈,但喊话不具诚意,不会得到积极回应。

钓鱼岛和历史问题并非中日关系紧张的全部,两国交恶在相当程度上源于彼此战略矛盾的加深。近年来,受中国加速崛起、朝鲜推进核导计划等因素影响,深陷低迷状态的日本判定自己的周边环境严重恶化,整体社会思潮和政治气候急剧右转。

安倍再次执政后,大力实施以宽松货币政策和压低日元为主要特征的“安倍经济学”,同时积极推动修宪,大搞历史修正主义,恣意挑动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以刺激民粹主义、巩固国内支持,实现长期执政的集团目标和助日摆脱战后束缚的个人抱负。《纽约时报》在2013年1月的一篇社论中将安倍定性为“保守的民族主义者”,认为其政策“愚蠢又可耻”,势必加剧东亚紧张。

 

美日的战略尴尬

从地缘战略意义上讲,中日对峙也是中美日三方之间的一场“连环套”式的博弈。

美国是东亚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之变的重要肇因。奥巴马政府首任推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应对中国崛起为核心内容,一方面不得不正视中国地位和作用的上升,加强对华接触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强化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和与日本等国的同盟关系,以保持足够的前沿威慑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奥巴马政府遭遇国内经济、预算瓶颈,在国际上又麻烦缠身,对诸多热点问题难以一走了之。因此,不能充分实现“再平衡”战略的设计意图,难以全面履行对盟友的安全承诺。

美国在亚洲的“战略两难”使日本忧心忡忡。一位日本官员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兼首席政治评论员菲利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安倍政府注意到美国未能在菲律宾与中国的领土争端中明确支持菲方,使菲政府陷入孤立无援境地,日本不打算重蹈覆辙,必须突破“和平宪法”对日本参战权和防务预算的限制,以在不得已情况下动用本国武装力量击退“中国的入侵”。

日本《东京新闻》新近的一篇评论说,奥巴马政府明确接过中方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议,实际上是宣布要转变美国亚太战略的布局,构筑以美中关系为轴心的外交和安保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仍继续单纯依附美国,可能陷入“上到二楼发现梯子被撤走了”的尴尬境地,因此必须奉行自主外交。

更多日媒将东亚变局中的日本选择归结为“以日美同盟为后盾建立强大日本”,指出日本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是如何在中美两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

 

夹在中日之间的超级大国

对于愈演愈烈的中日矛盾,美国大搞“平衡术”,最主要的斡旋精力用于防止亚洲两强由政治对峙滑向军事冲突。在美国释放的公开信息中,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同等重要,美国拒绝被迫作选择,更不愿被拖入一场注定将演变为全球灾难的军事摊牌。

奥巴马政府先是在钓鱼岛问题上给日方划出“不得先开第一枪”的红线,接着在中国划设东海防识区问题上未与日方协商便通知美国民航机遵守中方规定。

对于靖国神社问题,美国副总统拜登2013年12月访日期间,明确希望安倍不要触碰这一敏感点,但安倍仍然我行我素。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前夕,日方突然在久拖未决的美军驻冲绳基地搬迁问题上向美方妥协,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在日本防卫省有关在野古海岸为美军新基地重征土地的申请上签字。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称此进展对“亚太再平衡”“绝对至关重要”。

推动冲绳基地搬迁问题取得突破,是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前投下的赌注,但这一让步并不能掩盖日本恣意挑衅邻国的做法把美国战略利益架到刀尖上的事实。因此,美国仍通过驻日使馆发表声明、推迟美日防长通话、取消奥巴马就普天间协议发表欢迎声明等措施向安倍表达了“失望”。

无独有偶,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也突然取消了原定1月上旬与日本经产相的一次会谈。这可能是美方趁日本外交孤立之机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加大对日施压的策略。TPP是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的支柱工程之一,美日双边谈判自2013年7月启动以来进展不顺,主要卡在农林、汽车产品关税问题上。

更令日方心惊肉跳的是,据韩国官员透露,美方在与韩方的沟通中“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情绪”,甚至放风说,考虑取消奥巴马的4月访日行程。安倍紧急派出多个团组赴美灭火,恐难避免在美方关心的双边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

安倍显然低估了美方对其参拜靖国神社的愤怒。他似乎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不仅暴露了美日同盟关系的共同价值基础并不牢靠,也扩大了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完整性遭破坏的风险。日本的对外强硬在激化与邻国矛盾的同时也导致美日同盟的空前扭曲,正逼近美方的容忍极限。

但没有谁能够否认,奥巴马政府公开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拥有行政管辖权、明确美日安保条约适应于它们,等于是在中日岛争问题上偏袒日方。长期以来,美国对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也没有很好地负起二战战胜国应尽的督导责任。美国对安倍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利用日本牵制中国和在中日争端中两头取利的实利主义做法,更在中国国内广受指责,成为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努力的“负资产”。

 

超越日本

冷战后维系东亚和平稳定的均势平衡主要是由中美日三国之间的“政治力学”决定的。现在,中美关系的全球影响已经压倒美日同盟,日本正被甩出世界主流。美国不会坐视“失衡”在亚洲扩大,将继续把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当作亚太战略调整中心目标。美国将重申对日“战略保证”,同时,默许日本推进修宪,但对其向美国说“不”和挑战历史问题的举动也会予以敲打。

在奥巴马首任期间负责具体落实“重返亚洲”战略的美国前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在其2013年11月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美国应帮助日本在通向“正常国家”地位的道路上绘好路标,这是维护美日关系的最好办法。

在中国国内,人们一直以来习惯性地认为“中日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延伸”、“是中美关系的一面镜子”,相信日本总是惟美国马首是瞻。这一看法已不太贴合实际。

在中国国内舆论批判安倍的声浪中,有一种论调值得注意,那就是“如果美国不能管住日本,中国可以来管”。这怎么听都像是气话,讲讲可以,说多无益,但也反映出中美须就日本问题加强沟通并为日本的走向共同设定底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长远来看,中美是维护亚太和平与繁荣的主角,必须在本地区协调出一个新的战略利益格局,日本问题只是一个局部问题,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中美共同处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项具有全球意义的工程不能绊倒在日本这块石头上。

回到当下,中美日三方固然没有在亚太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的打算,但紧张对峙导致意外的风险不容忽视。绳扣也许只有等到安倍晋三下台以后才有解开的希望。问题是,日本正在成为“脱缰的野马”,美国全球控制力下降的问题难道也将在日本身上应验吗?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全国64条高速公路80个路段封闭
倾听民声回应关切 中纪委及时回复网友留言
商务部官员:深化改革要把握好五个认识
俄罗斯舆论高度评价习主席亲出席冬奥会开幕式
英国情报机构以黑制黑 用黑客技术打击黑客
美参院批准鲍卡斯任驻华大使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鲍卡斯:与中国多次打交道
四海同春欧洲团:为华侨华人送春节文化大餐
习近平晤普京:邻居办喜事 当然要专程来当面贺喜
微画册更多
NO.5《马年说马》
    公元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即十二年肖之马年。马伟岸健硕,奔跑迅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欣赏马豪壮与雄健的体魄,更赞美它忠诚与坚韧的品格,因而赋予它美好的寓意。
专题导航更多

2013年时事盘点

2013年,随着经济增长回落到中速和新一轮改革的开启,中国在经济上保持持续平稳发展,中国的市场和社会更加开放,政治、民主法治将取得很大进步,民生获得更好改善。

斗士不朽

纳尔逊·曼德拉于12月5日逝世,享年95岁。这位南非前总统曾指引他的国家,渡过了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的那段惊心动魄的过渡时期。

嫦娥三号探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
习近平出访拉美三国并赴美会晤奥巴马
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