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德国科隆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国际测绘技术与设备博览会(INTERGEO 2010)把10月6日定为“中国日”,并首次单独设立了中国展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徐德明副部长表示,身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更好地融入国际测绘大家庭,把国产测绘卫星数据与服务推向世界,为全球地理信息产业的繁荣进步和全人类的福祉做出中国的贡献。他呼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测绘工作者携手“抱团儿”,加强国际合作。
分享“资源”
“资源三号”是具有多种用途、范围面广的高端测绘卫星。通过它获取的立体影像可以出现山体、河谷、灯塔、公路、桥梁、房屋,等等。通过立体观测,能够完成数字高程模型制作、立体测图等作业,生产现势性强、精度高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结合测绘卫星多光谱影像及各种专题信息,还可以生产各种融合影像产品、专题产品等,满足各行业部门的应用需求,为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和国防建设等领域提供具体有效的服务。
许多关系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需要运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前期设计、进展调查和决策管理等。“资源三号”卫星将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区域等重大工程以及南极、北极、雅鲁藏布大峡谷、三江源考察等重大科研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还可以应用于森林资源一、二类清查,荒漠化、湿地调查和监测,以及各种生态环境质量调查,可实现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环境监测,成为深入研究和解决环境灾害和保护重大问题的重要工具。
“资源三号”对森林病虫害或火灾等进行调查和监测也很“拿手”,所提供的立体影像将包括植被、阴影、土壤等遥感分量图,影像色彩丰富、纹理清晰,让救援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火灾的分布情况,更准确高效地完成救援任务。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资源三号”卫星可对灾情做到实时监测与及时详查,提供1—4米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紧急救援提供准确的信息及辅助决策依据,如选择撤退和救援路线,统计灾后房屋倒塌数量、受灾人口和耕地面积等。以后倘若再发生像今年8月7日甘肃舟曲那样的泥石流灾害,有关方面便能够利用“资源三号”所返回的信息,迅速绘制成影像图,通过影像区域所呈现出的各种不同颜色来判断哪里是重灾区,哪里受泥石流影响不大,这样就可以结合遥感技术,尽快对受困地区做出部署。
它还将在防洪规划、洪涝灾害监测评估以及水资源调查、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监测、有效灌溉面积调查、土壤侵蚀调查、水土保持措施的后效调查、生态环境监测、江河湖库污染、行蓄洪区调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国水利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保障大江大河大湖重要河段,大中城市及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5米以上的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主要用于水土保持治理、水利工程管理、城市防洪;10—30米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可用于洪涝灾害监测评估、小水电选址、牧区水利、淤堤坝等。
“资源三号”卫星也可以满足农业资源调查、农作物产量估产与长势监测、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的重大需求。大面积种植作物面积与种类监测、农业工程规划等需要10米量级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精准农业、小规模农作物监测需要几米到亚米量级高空间分辨率和超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
中国正大规模地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和铁路的规划、设计、沿线的资源调查等都需要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包括交通沿线与当地自然景观协调、耕地和经济作物用地的少量占用、景观的监测和交通绿化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