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内- 环保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西北边陲的生态卫士
本刊记者 潘小乔 • 2014-10-21 • 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人工梭梭林成为逼退沙漠,保护绿洲的重要生态防线

 

今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6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扎根边陲,戍边守业,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在戈壁滩上创造了人间奇迹。

50年代初,本着“不与民争地”的原则,兵团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挺进天山南北的戈壁荒原及自然条件恶劣的边境沿线,在隔壁荒漠上开垦了一个个“人工绿洲”。

兵团第八师地处准格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深入沙漠70多公里,素有“沙海半岛”之称。60多年来,兵团人发扬不怕吃苦,艰苦创业的精神,向沙漠要绿洲,演绎了一部部“人进沙退”的传奇。

兵团非常注重利用科学方法防风治沙。位于石河子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莫索湾沙漠研究站创建于1960年,为全疆沙漠化治理提供技术服务和理论支撑。

据站长蒋进介绍,沙漠研究站多年来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四级防御体系。首先对沙漠边缘数百米的天然沙漠植被进行保护,确保其不再退化,紧随其后是宽达200米的荒漠人工林,以梭梭为主,然后是农田防护林,这样一来,后方的绿洲就可以有效避免风沙的侵害。从八十年代开始,通过大量种植梭梭林,有效制止了沙漠的蔓延,在沙漠边缘建了一道道绿色长城。

这种模式除被推广到新疆其他地区以外,还被推广到了中亚国家如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非洲如毛里塔尼亚等国。如今这种治沙模式已被冠名为“莫索湾模式”。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4.88万平方公里,而沙漠研究站所在的这片人工梭梭林正位于沙漠的心脏地区。80年代之前,这儿每年都会遭遇十多次十级以上的沙尘暴,沙尘暴一来遮天蔽日伸手不见五指。自80年代后期开始, 每年秋末下雪到第二年春季雪止,第八师150团全团两万多干部职工利用雪季种植梭梭苗,待到四月底雪季结束冰雪融化,不用浇水,梭梭苗靠吸收雪水就能自然成活。这样一来就可节省大量劳力投入。目前,这片沙漠的绿地覆盖率已经达到了38%以上。

据该团政委王建彬介绍, 除了大量种植防护林,兵团还采取措施,对沙漠植被进行有效保护,包括禁采禁猎,禁伐禁牧。梭梭是一种饲料,也是一种中草药,所以会有人在梭梭林放牧采集。现在这些活动都被禁止。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极端天气和气候也得到了一定改善。林地周围地区降雨量从十多年前的80毫米增加到现在的120-150毫米; 空气湿度提高了510度。

防沙治沙,在沙漠中建绿洲,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兵团人几十年如一日,造林护林,一代人完不成的事业由下一代继续。这样的事迹在兵团并不罕见。

马晓华是150团的一名护林员。1995年退伍后,应护林员父亲的要求,他放弃了去当时石河子最好的联合加工厂的机会,也当起了护林员,而且一干就是20年。

他的主要工作是给树木浇水,因为沙漠地区极度干旱,人工林必须有人负责定期浇水。除了300亩防风基干林,他浇水的范围还包括12000亩公益林。每天步行二三十公里,渴了就和苗木们一样,喝的是地下井水。因为徒步的路程太长,就连随身携带饮用水也成了一种负担。每次给一万多亩地浇完水要花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马晓华大致一周或两周才能回一次家。

“这片林子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防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沙危及团场的农田。如果没有这片林子,石河子甚至乌鲁木齐的天气都会受到影响。在八,九十年代,这儿每年还会刮好几次沙尘暴。这几年基本没有了。”马晓华不无骄傲地说。

异常繁重的劳动,长期重复枯燥的工序,但收入却每月不超过3000元。谈及这一巨大反差,马晓华说,“我父亲六十年代来新疆时,条件比现在艰苦得多,但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片林子。我父亲没有说为什么要让我来这儿护林,当时我也不明白,这几年我渐渐明白了,他是担心,如果我不来,一时半会儿很难找到别人愿意来这环境恶劣的偏僻林地”。

不过令马晓华感到欣慰的是,经过50多年的努力,这一带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等他的儿子长大成人,就不需再来此地重复他的工作了。

防沙治沙,开拓荒原,绿洲来之不易。几十年来,兵团人发奋图强,锐意进取,英勇地向大漠戈壁宣战,用南泥湾开荒的精神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开拓出片片绿洲,兴建起一座座现代化新城!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一绝 指掌纹画”作品联展在纽约举行
香港特区政府与学联21日将举行两小时对话
文化部:防止文艺作品只看重票房收视率
法石油公司总裁遇空难身亡 飞机与扫雪机相撞
世卫推广尼日利亚经验 称赞其摆脱埃博拉疫情
土耳其立场现转变 允许库尔德人越境抵抗IS
国际社会关注四中全会:将成法治建设里程碑
中央重拳打击贪官逃刑
APRC峰会将在北京举行
北京今明两天空气好 后天雾霾“卷土重来”
微画册更多
轨迹
本期我们选择的照片,汇聚成一条轨迹,这些记录标志性历史事件和足以点亮历史之现实细节的影像跨越了几十年,勾勒出了中国瞬息万变的生动轮廓和中国老百姓始终未变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内质。
专题导航更多

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

10月9日至17日,李克强总理赴德国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李克强还参加中俄总理定期会晤,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的纪念日。65年来,中国由积贫积弱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社会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际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习近平访问亚洲四国
亚欧新闻媒体论坛
对口援藏二十年
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