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周恩来总理常说“饮水不忘掘井人”。中日两国关系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们首先要感谢两国老一辈政治家、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他们为两国关系付出了巨大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已经离开我们的老朋友,要永远缅怀他们,继承他们的遗志,以实际行动来告慰他们,向他们表达敬意。
老一辈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胆识魄力令人钦佩,大批默默无闻致力于两国友好的日本民间人士同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例如,数十年如一日在中国荒漠治沙的远山正瑛先生就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内蒙古的老百姓为他塑造了一尊绿色使者的铜像,赞扬他“其情可佩、其志可鉴、其功可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将毕生精力投入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西园寺公一先生、中岛健藏先生、井上靖先生、清水正夫先生和平山郁夫先生等,以他们为代表的两国民间友好人士真是不胜枚举。
魏家福(以下简称魏):唐首席委员所讲的核心意思,可以说是“友好是中日关系不变的主题”,这不仅是先人们毕生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后人努力践行的指南。
我清楚地记得,当汶川大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两国人民都相互帮助、无私援助,患难见真情,体现了感情因素在中日交往中的重要性。在“3.11”大地震后,中远集团向日本共计捐助了约3200万日元,免费向日本运送救灾泵车。在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后,世界各大航运公司均减少或取消挂靠日本港口,而中远一直恪守社会责任,坚持挂靠日本港口,不减班次。
2011年4月11日,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专门会见我,他说:“中远的善举令人感动,使人温暖,中远运送的泵车救了很多日本人的生命,日本人民不会忘记,也会将此告诉日本人民。”这些都深刻地体现出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期盼。
互惠互利是中日经贸合作不竭的动力
周:从唐首席委员前面的发言中,可以看到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中日关系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魏委员,您所在的中远集团是较早参与中日经贸往来的企业之一,不仅直接见证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且为中日经贸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您自己的交往经历中,请问您对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理解是什么?
魏:从中远集团的实际工作中,我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总结出三点认识。
一、中国强劲的需求为日本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日本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
中远从1978年以来,买入日本建造的二手船和新造船超过200艘,1000多万载重吨,投资总金额超过50亿美元,其中2000年以来,在日本新造船舶有36艘,投资总金额近13亿美元。日本造船企业对于像中远这样的客户也是由衷的感谢。2001年,我率团访问日本,受到大岛船厂的热情接待。大岛船厂的职工和家属沿途挥动两国国旗,夹道欢迎。在午宴时,大岛船厂的管理层集体高唱中远集团歌,令我们非常感动。
1997年,中远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建立了合资造船企业——南通中远川崎重工有限公司。该造船厂利用了日本的技术、设计和管理资源,在高技术船舶建造、钢板使用效率、交船准时率等方面保持了在中国造船企业中创下领先记录,而且多项关键指标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这是我们利用日本造船技术和管理资源,发展中远造船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典型体现。
二、中国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为日本产业转移提供了支撑,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借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日本对华投资达到803.17亿美元,投资项目超过4万个。包括松下、丰田、索尼等在内的日本大企业在中国都有分支机构。中国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使日本产业向中国转移成为可能,而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低廉,增强了日本在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