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制作:卢一凡 编辑:吕翎 石刚
高端访谈
视频
2008奥运
奥运动态
中国军团
火炬接力
志愿者在行动
平安奥运
衣食住行在北京
玩转“民间体育”
走马看北京
中国网事
先锋一族
走遍中国
人物
北美报道
美国笔记
文化纵横
东方西方
银幕内外
老外看中国
中国视野
时政·法律
教育
科技
健康
环保
社会
经济瞭望
中美经济评论
环球观察
首页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暨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论坛举行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中日关系上的重要事件,7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暨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论坛。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出版社、北京周报社及中国日本商会共同主办。论坛旨在探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日关系的变化以及中日关系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意义,同时分享近年来两国关系及经贸合作所取得的巨大进展。来自中日双方的专家学者和各方代表近百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谨: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条约签订30年来,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合作,跨过低谷、走过浅滩,实现了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共同利益
北京周报社总编辑王刚毅:《北京周报》愿做中日友好的桥梁
中日两国民众之间还应该进一步加深了解。最近几年,中日两国之间的人员互访不断增加,但相对于两国的总人口(中国13.2亿,日本1.28亿),能够互相到对方国家看一看的人还是少数。所以,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主要还是依靠两国的媒体
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石馆周三:愿为日中友好作贡献
中国日本商会成立于1980年,原来叫做“北京日本商工俱乐部”。1991年作为第一个外国商工会议所,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认可。那以后,商会作为在中国的日本企业代表,不仅促进日本企业间的交流和日中的经济交流,同时还在扩大日中文化交流等方面,广泛地展开着各种活动。
日本国驻华公使和田充广:日中关系揭开新篇章
今天,我主要在今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时签订的《日中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以及与该声明同时公布的《日中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基础之上,就今后的日中关系讲几点
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中日共同努力 增进民间友好
今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成功实现“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踏上新起点。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是东亚大家庭的成员。自2006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加强互访,从“破冰”、“融冰”、“迎春”到“暖春”,不到两年,中日政治关系有了明显改善
北京大学教授萧琛:中国经济发展可借鉴日本经验
中国经济30年转轨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不断地减少“纵向合作”和增进“横向合作”的过程。而日本经济成功地走出“失去的十年”的过程,显然可以说有很多的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后者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先行于我们而处于更加成熟的阶段
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树茂:为中日和平友好贡献力量
中日两国启动了很多对话,中日双方的舰艇已经实现互访,这是战后中日历史上的首次。中日东海问题磋商也有了进展。还有中日青年交流已经提升到了政府的层面。我想起了本人在10年前的一次经历,那时我作为中国青年百人团的一员赴日本度过了一生难忘的时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抠代读宋健发来的贺词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瑾致辞
北京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刚毅讲演
北京大学萧琛教授在做专题发言
清华大学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教授发言
论坛现场
日本驻华公使和田充广在讲演
中国日本商会石馆周三会长
富士通环保专家发言
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高树茂发言
北京周报社王刚毅社长与日本驻华公使和田充广亲切交谈
富士通环保专家发言
论坛会场
北京周报社社长王刚毅与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抠交谈
北京周报社社长王刚毅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瑾交谈
北京周报社王刚毅社长与北京大学萧琛教授交谈
本报记者与日本驻华公使和田充广交谈
本报记者与参会日本代表交谈
北京周报记者与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交谈
参加论坛的全体代表代表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