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羌族:云朵上的民族>>> 桃坪羌寨
屹立 桃坪古羌寨
吕 翎 · 时间: 2008-07-04 · 特派记者 成卫东

 

千年的羌寨碉楼传承着古老文化和文明,它曾先后经历1933年叠溪海子7.5级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大地震,然而两次大震它们都安然无恙。汶川8.0级特大地震虽遭部分损毁破坏,但碉楼屹立,古寨依存,地下水网完好,这不能不说是羌族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古老的羌族文化遗产急切亟待抢救和保护。

半年前为了采访“藏彝走廊”,我曾开车去过桃坪羌寨。当时汽车从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映秀、汶川,桃坪羌寨距成都只有163公里,而此时,虽距理县县城仅41公里的桃坪羌寨却让我们感到遥不可及。几十公里的行程几乎完全处于山体塌方区,我们的车速依塌方和泥石流而定,既要严格听从公安和武警的现场指挥,不许按喇叭以免引起振动;风大了要严密监视风动滚石;同时还要看着路边江对面人员的指挥手势,决定车速或快或慢,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行车规矩。就这样,我们冒着随时会发生的山体滑坡,顶着泥沙和滚石慢慢前行。离桃坪羌寨越来越近了,而五个月前我采访桃坪羌寨的景象也已开始浮现在了眼前。

羌族,是我们国少数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有关资料记载,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惟一的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而这却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一支,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县等地区,现有人口约32万人左右。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这个极具特色的原始羌族村寨只有113户人家,106栋老房子。据史料记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因其典型的羌族建筑、交错复杂的街巷结构被称为“东方神秘的古堡”,也是当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群落“活化石”。

桃坪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民族的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完整。走进桃坪,映入眼帘地便是那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参差交错、古朴神秘的羌族古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全由石头垒成,高高低低、起起落落。这里的房屋叫做庄房,羌语叫窝遮。桃坪羌寨筑成了以碉楼为中心的放射状8个出入口,而各入口又以13个甬道组成四通八达的路网。羌寨的地下还挖有引水暗渠,揭开石板盖即可取水。桃坪神秘的路网、水网、房顶,组成了羌寨内地上、地下、空中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这也是桃坪羌寨的建筑最为奇特之处。除此,这里上天入地高耸的碉楼,犹如古羌人垣古的神灵,则是羌寨中的最壮观、最神奇、最有特色的建筑奇观。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而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主要为石片砌成的平顶庄房,多数为3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既可以用来晒粮食,又是家人歇息的场所。高耸的古碉如宝剑直插云霄,在羌族聚集区,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碉楼,连接起数百里的村村寨寨,一旦发现敌情,马上施放烟雾,很快把战争的信息传到百里之外。昔日,碉楼是羌族人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一般多建于村寨住房旁。现存的碉楼比以前少了很多,如今桃坪羌寨仅保留下两个,有些地方虽新修了几个但多为观赏用。

昔日不断浮现的影像,突然出现在眼前--桃坪羌寨,我真的又来了。汽车刚一停稳,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远远望去,通向羌寨河上的水泥桥完好无损,千年碉楼仍在那里屹立,古羌寨建筑框架还依存,我们日夜惦念的桃坪羌寨,看来又一次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

刚一走进寨子,我们立刻就被村民们围了起来,因为我们是较早进入该村寨的记者。这时,竟有几个村民认出我是几个月前曾来此采访过的北京记者,他们拉着我的手哭了,我的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转,但还是强忍住激动的情绪。68岁的老阿妈余珍玉,指着她家已坍塌的老房子向我诉说着;61岁的王文珍老阿妈将我领到她家被损坏的房门口,哭着对我说,帮帮我们吧;桃坪村106号杨新兵、杨风群夫妇房屋也已部分倒塌……

正在这时,一位大嫂拉住了我的手,原来她是杨家大院是86岁的杨步先老人家儿媳龙树兰,上次采访时我就曾经去过她的家。她家是桃坪羌寨中有着千年历史的最古老碉房,这座祖传老宅现已传至杨家第54代的杨登富了。2002年9月,理县人民政府在为这家老宅写的旅游说明是:“这座房是羌寨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座房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屋内有迷宫、地下水网、古老火塘等特色游览点……屋内有72道门,六层楼,每层都体现了羌民族的建筑艺术。”见到老熟人我们急忙问道,老人家好吗?她告诉我,全家都好,只是房子部分受损了。于是我跟着她穿过了受损的民居和街巷,一一拍摄了受地震破坏的杨家大院和村寨其他受损情况。

此时,我心里最牵挂的还有陈仕明老人家的那著名的千年碉楼。由于地震,老人已外出,在邻居的帮助下我爬上了碉楼前的房屋,又来到了半年前曾在此拍摄采访的地方。此时的碉楼,仍然屹立在云端之下,它的挺拔、高大没有丝毫的减弱。碉楼下,农家特有的象征着丰收和浓郁民俗的串串黄色玉米仍挂满了屋檐。但仔细观之,大地震还令饱经风霜的千年碉楼顶部受损,楼身部分出现了裂痕。但此时,碉楼却在我们眼中更显雄伟、高大。是的,这个已有千年历史的古老羌碉,曾先后经历了1933年叠溪海子7.5级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大地震,然而两次大地震它们都安然无恙,而在这次汶川8.0级大地震中,虽然全山寨80%左右的房屋都出现了裂缝和垮塌,但骨架未塌,地下水网基本完好、畅通,更值得庆幸的是全寨没有一人伤亡,包括当天来此参观的游客,这不能不说是羌族先民们的聪明才智,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山寨新修的一座碉楼却在这次大地震中跨塌了,这同样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羌族其居所多“依山而居,累石为室”,桃坪羌寨就是最典型的羌族建筑。片石、泥土和木头在勤劳的羌民族手中,奇迹般地建筑起高十余丈的羌寨,他们世代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眼前的这处石碉与民居合二为一的建筑群,片石与黄泥砌成的坚固建筑,经历了无数的地震后至今仍骨架依存。墙与墙之间的巷道虽然已无往日游客信步,但仍掩饰不住它那特有的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于是有了无数暗道,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远离都市的那远古迷宫。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传说羌人施工时不绘图,不测算,不吊线,信手砌成,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有人说,举世闻名的四川都江堰这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伟大工程,其中就凝聚有古代羌人的血汗和智慧。穿行于桃坪羌寨,虽然有些民居已成为危房,有的随时都会倒塌,乡亲们也不断提醒着我注意安全,但不知为什么,我内心却镇静自若,这也许就是羌民祖先们的智慧给了我勇敢和力量。

采访中,我遇到了村里旅游公司的龙小琼,这位漂亮能干的羌族姑娘曾在村里带头开展农家乐旅游,因而成为桃坪村在外的知名人物。她边主动给我介绍震后情况,边带我走街串户。谈话中得知,她家竟是全村寨地震受损最严重的村民之一,老房子不算,新建的一大栋雕房就损失近300万元。但她告诉我,在村旅游公司贺思怒的领导下,他们正在全力自救,想办法,尽快恢复保护好羌族古老的文化和文明,保护好羌族千年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重建家园。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