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1日,考古专家发掘出土的商代盐业作坊遗址中的一个大型煮盐灶台。
等待破解的未解之谜
尽管山东寿光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的发掘成果和考古地位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但部分专家在查看、研究过发掘现场和出土器物之后,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论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制盐作坊遗址发掘现场,围绕着盐灶考古专家清理出了两排“柱洞”,每个“柱洞”直径二三十厘米、高二三十厘米。对此,部分考古工作人员认为,这是搭建制盐工人休息住宿的工棚时所打的柱洞,但还缺乏有力的证据,“柱洞”的用途究竟是什么呢?“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说。
另外,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出土最多的一种器具是“盔形器”。“随着世界对盐业考古的重视,专家们也对盔形器进行了研究,在用途上推断与古代制盐有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守功说。有关资料表明,古代制盐往往需要打碎制盐工具来取出坚硬的盐饼,在双王城遗址考古现场也发现了陶片集中的灰坑。不过目前还缺乏考古依据。
另外,制盐流程究竟是怎么样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学海提出:“虽然我们出土了很多器物,也出土了一些制盐作坊遗迹,但是这个制盐的流程到底是什么样的?现在还讲不出来。”
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研究员王永波还针对该制盐作坊的用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是煮盐的话,就那么几个小盐灶,效率是极低的。从遗迹来看,当时的设施不具备大规模煮盐的条件。可能从事的是盐化工制造。”王永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