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科技
“生物名片”: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 时间: 2009-09-04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自1993年签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中国成立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务院24个部门参加的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履行国际公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履约协调机制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以及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林业六大工程以及种质资源保存等重大行动。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国际协作,与联合国公约秘书处、环境规划署、开发署以及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机构加强协调和合作,比较好地完成了一批双边、多边的国际合作项目。

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中国有2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和上千种珍稀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逐步摆脱了灭绝的危险,部分物种实现了回归自然。人们欣喜地从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上获悉,全国现有脊椎动物近6500种,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分别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4%和10%,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中国所特有。

“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数量比较稳定,生存状况比较好,可没有受到重点保护的,它们的生存条件就相对恶劣,数量在急剧下降。”解焱说,很多生物不为人所了解,甚至是在其生存地的人们也不知道它们那里究竟有哪些需要引起关注的物种。“一些对环境要求很高的濒危生物,保护起来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生物名片’来反映这个问题,呼唤起大家投入更多的力量。”

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环境与物种保护的民间组织已近3000家,其中40%的机构全职人员没有薪酬,为信念而工作的“绿色青年”是此类无薪机构的主力军。这其中包括了越来越多的专门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组织。有的从大学生社团开始起步;有的则有另外一份工作,利用工作之余,组队开始长期的保护工作。

除了这些民间的组织以外,科研院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纯研究领域开始进入半研究半保护,甚至以保护为重点的组织。许多物种的保护都离不开相关学者的推动,包括“生物名片”里外的大熊猫、朱鹮、藏羚羊、白头叶猴、白暨豚、海南长臂猿,等等。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学科设立和招收学生的数量都有大幅度进展,留学国外钻研此类学科的人数也在日益增加。

“‘生物名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10年、5年再选一次,反映出新的物种,让大家不断了解和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解博士说。

 

附:各地“生物名片”(植、动物)

北京:北京水毛茛—北京宽耳蝠

上海:玉兰—震旦鸦

天津:月季花—东方白鹳

重庆:荷叶铁线蕨—胭脂鱼

黑龙江:落叶松—丹顶鹤

吉林:人参—虎

辽宁:天女木兰—蛇岛蝮蒙

河北:银莲花—鸳鸯

河南:河南海棠—白冠长尾雉

山东:烟台翠雀花—大天鹅

山西:党参—金钱豹

江苏:宝华玉兰—中华虎凤蝶

浙江:夏蜡梅—黑嘴端凤头燕鸥

安徽:黄山木兰—扬子鳄

四川:珙桐—大熊猫

湖南:斑竹—莽山烙铁头

湖北:叉叶蓝—短嘴金丝燕

江西:庐山芙蓉、井岗脊蛇

云南:大树杜鹃—绿孔雀

贵州:梵净山冷杉、黔金丝猴

广东:丹霞梧桐—潮汕蝾螈

广西:金花茶—白头叶猴

陕西:秦岭冷杉—朱鹮

甘肃:沙冬青—雪豹

青海:华福花—普氏原羚

宁夏:宁夏枸杞—岩羊

内蒙古:兴安杜鹃—古百灵

新疆:雪莲花—普氏野马

西藏:雪灵芝—藏羚羊

福建:福建柏—黄腹角雉

海南:降香—海南孔雀雉

香港:洋紫荆—中华白海豚

澳门:莲—白鹭

台湾:台湾相思—台湾蓝鹊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3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