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铁路使西藏变成真正的热土
吕 翎 · 时间: 2007-08-29 · 本刊记者 兰辛珍

 

 

青藏铁路的开通,也给当地人民发展经济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在青藏铁路沿线,许多农牧民已经放弃了原来的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他们依托青藏铁路,办起了出租车队,采石场,购买了重型汽车,成立了施工队。有的村民把眼光瞄准了火车站人流量大的商机,纷纷办起了小商品、餐饮等服务项目。还有的搞起了农家乐、民俗旅游、家庭旅游等项目。

西藏的旅游业是青藏铁路开通以来收效最大的一个行业。今年上半年,进入西藏旅游的游客达到了105万人次,同比增长78%,其中国内游客98万人次,增长62.8%,国外游客7万人次,同比增长78.5%。今年上半年西藏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75%。

游客的增多,使得拉萨老城区内的藏式家庭旅馆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共有近40多家家庭旅馆,床位达到了2500多张,这个数字比2005年翻了一翻。一家名叫“吉祥如意”家庭旅馆的老板洛桑介绍,从2006年初到现在,他们的客人增加了两倍,“这都多亏了青藏铁路。”这位44岁的藏族同胞说。

洛桑介绍,在西藏旅馆业中,藏族同胞的旅馆数量占到80%。洛桑说,青藏铁路将原本是世界上最偏远地区之一的西藏与繁荣发达的中国其它地区连接起来,帮助西藏打破了封闭的状态,西藏的经济和社会都从青藏铁路的开通中得到了好处。

在八角街--拉萨的旅游商品一条街,商人们的生意看上去都很好。一位在八角街摆摊的叫央宗的女商人说,来这条街的人明显比以前多了,商品买出去的也多了。

铁路带来的好处让藏族同胞感到高兴,一位从西藏南部地区林芝来,在八角街做生意的叫占堆的藏胞说,他希望有一天拉萨的铁路能开通到他的家乡林芝。

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经济已经从过去依赖国家大量补贴的输血型经济,转化为依靠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的造血型经济。在过去,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发展从来没有过GDP的要求,西藏财政支出中,每支出10块钱,有9块钱是中央拨付的。而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西藏的政府官员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谈到西藏的GDP。邓小刚说 ,前几年西藏的GDP增幅为12%,2006年达到了13.1%,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4.1%,到2010年,西藏的人均GDP要进入全国中等水平。

 

环境得到高度重视

“看,铁路护坡的草都扎根了。”可可西里,青藏铁路从这儿经过,在铁路旁,就是保护藏羚羊的雕塑。青藏铁路公司文明办公室主任金晓毅指着铁路护坡上的植被说。

金晓毅介绍,青藏铁路在建设的时候,将铁路所要经过的地皮上的草移植起来由专人培植看护,铁路建好后,再将这些草移植在了铁路护坡上,这种植被保护的方法第一次在青藏铁路上试验。“看来这种试验还是很成功的。”金晓毅说。

金晓毅介绍,不只是铁路护坡,在铁路建设完后,在离铁路沿线两公里的地方都进行了植被检查,凡是有植被破损的地方都进行了补植,即使一些地方的植被破损并非人为造成的。

青藏铁路起点西宁,终到拉萨。从西宁乘火车去拉萨,沿路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西宁至格尔木铁路沿线的植被,远不如格尔木到拉萨段铁路沿线的植被。

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沿线旁,随处可见人行车走的痕迹,而且经常有大片的荒芜沙化地出现。但是在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沿线,除了为藏羚羊迁徙而设的铁路涵洞有动物蹄印痕迹外,绝大多数地方都很少能看到人为的痕迹,也就是说,青藏铁路在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益处的时候,西藏植被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基本上保持了较为自然的原生状态。”西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保罗说。

“藏羚羊。”在从格尔木去拉萨的列车上,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都拥挤到了车窗旁,有的拿起相机准备拍摄。车窗外,几只藏羚羊在自顾自悠闲的觅食,全然不顾身旁飞驰而过的列车。看来藏羚羊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存方式。

“我这是第四次坐火车到拉萨了,第一次在火车上看藏羚羊、藏牦牛时和你们现在一样兴奋,可现在我都已经习惯了,因为每次都能看到。”金晓毅说。

金晓毅说,现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羚羊,比2001年的时候增加了好多。2001年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段开始建设。

进入西藏的每一趟列车都是全封闭运营,所有垃圾、污水都在格尔木站和拉萨站处理,只要列车不受到外力破坏,这些垃圾就不会也无法遗落到铁路沿线。

来西藏投资的企业,也在环境保护部门的严格监控之下,在西藏,企业建设的环评工作全部由国家环保总局来进行,否则这些企业将不允许在西藏投资。而在其他地方,许多环评工作都是由地方环保部门进行的。“西藏的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邓小刚说。

在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厂我们看到,水源地周边60平方公里实行了全封闭保护,水源引出后原地罐装,既避免了开山引流对环境的人为破坏,又彻底杜绝了引水过程中水源二次污染的可能;整个开采过程也实行二十四小时远程监控。

一直生活在水源地山脚下藏族老人阿旺说:“这么多年来,水源地从来没有像现在保护得这么好。”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相关报道:
· 一条促进沟通和了解的高原之路 [2007.08.29]
· 西藏乃琼:一业乐一方 [2007.05.14]
· 西藏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 [2007.04.16]
· 中国将投资千亿元开发西藏 [2007.03.27]
· 海内外藏学家:西藏“文化灭绝论”完全是谎言 [2007.01.31]
· 鸟瞰西藏美景 [2007.05.17]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