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提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之后,中国最近又发布了一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行动规划纲要。这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
这个纲领性文件是对中国此前制定的一项长远战略计划的细化和落实。这项计划被俗称为“2049计划”,其目标是到20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中国全体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2049计划”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50周年,当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科协”)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2049计划”建议;2002年4月,中国国务院批准了该计划;2003年10月,“2049计划”正式启动。
应该说,3月下旬发布的这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下简称《纲要》),是“2049计划”推出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中国未来15年内各个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中国为什么提出这个长远战略计划?中科协高层官员邓楠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不仅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相反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中国推出这个计划显然是受到美国‘2061计划’的启发,想要向美国学习。”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朱效民博士对《北京周报》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制定和实施各种国际性的和全国规模的计划促进公众提高科学素质,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美国“2061计划”,是1985年由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发起的,它的目标是到2061年,使美国所有公民具备科学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