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中国时,我发现了一件令我感到非常惊奇的事情:这里的人们在公开场合向自己的朋友或客人敬烟以示亲切,就像我们在尼日利亚给客人献上柯拉坚果一样。另一件让我感到惊奇的事情是这里的人们可以在公共汽车上,出租车里,餐馆和办公室等公共场所中肆无忌惮地吸烟,而旁人却熟视无睹。我曾经在餐馆里见过有人在就餐时吞云吐雾。我非常好奇,但是其他人看起来都习以为常了。所以我想这一切大概都是这个国家文化中的一部分。
几周后我在浙江省宁波市附近的慈溪结交了一些朋友。他们都非常热情好客,其中有几位的烟瘾非常大。一天晚上我和两个朋友去一家咖啡馆吃晚餐。
“你抽烟吗?”我的朋友问道。“不,我不抽烟。”他们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接着问道,“为什么?”我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吸烟有害健康。他们大笑起来并齐声说道:“不会的。”
他们继续问道,“你喝啤酒吗?”我再次回答:“不。”他们的脸色阴沉下来。“为什么?”其中一人冷冷地问道。“喝酒同样有害健康。”我答道。“那么你就不是男人”,他下了最后的结论。另一人也非常赞同这一说法。“在中国,不会抽烟喝酒的男人就不算是男人”,他说道。另一人大声附和到:“没错!”我尴尬地笑了笑:“可我不是中国人。”
烟草消费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受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未成年人购买和消费烟草的比率已达到危险水平。被动吸烟对非烟民的危害。由烟草导致的疾病数量的增加和未成年人死亡率的高涨。
中国的烟草消费率为世界第一。随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染上烟瘾,中国的烟民数量已经接近500万。其中80%为成年及未成年男性,其余20%为女性。在中国每个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香烟。不论你是谁,只要有钱,在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都可以买到香烟。尽管不久前中央政府发布了指导性意见,要求烟草零售商拒绝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但效果并不明显。相反,这一禁令仿佛增加了未成年人吸烟的比率。
谁该为此负责呢?该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朋友或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一个与烟民有紧密联系的人很可能也会染上烟瘾。如果父亲或母亲是烟民,那么孩子也很有可能学会吸烟。在学校里也是一样,一些缺乏道德观念的教师甚至会教唆学生吸烟。有时还能看到一些还在上学的孩子在公开场合吸烟。
去年夏天最热的时候,我在慈溪一条繁忙的街道上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天气闷热潮湿,路人手里大都拿着冰镇饮料或冰淇淋。但也有不少人和我的朋友一样嘴里叼着香烟。就在不远处树立着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用中英文双语写着“烟草--无论如何伪装都很危险”。我非常礼貌地请他关注一下这块广告牌。他撇了一眼,回过头来告诉我他的祖父已经95岁了,但每天至少要吸10只香烟。
他说自己可以在不戒烟的情况下比他的祖父更长寿。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听着。我们简单地聊了几句然后就分开了,但仍然保持联络。今年年初,就在他26岁生日的前几个星期,他的弟弟打来电话说我的朋友生病了。当我见到他时几乎认不出来他了。他患上了急性支气管炎,躺在病床上不断的咳嗽,痛苦不堪。三周后,当他的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医生非常严肃地警告他,"马上戒烟,否则你活不了多长时间。"之后我的这位朋友开始了对抗烟瘾的斗争。后来他告诉我,如果他早知道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他根本不会去碰香烟。
在我看来,烟草公司应该把资源投入到有益健康的研究上。如果这些烟草公司关闭或转型的话,肯定有一些人会失去工作。但是有得必有失,良药苦口利于病。今天失业的人明天也许就会找到工作,但是今天失去生命的人却永远不会再回来。
注:作者是一位生活在浙江省的尼日利亚人。
(翻译:赵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