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文化纵横>>> 文化
天津:留住历史风貌
· 时间: 2009-07-13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法国梧桐、洋楼、雪弗莱、霓虹灯、佳人……很多人错觉,这样的场景只属于“上海旧梦”,实则不然--它也是当年天津的景观。

中国近代史上,1404年开始城市建设的天津始终扮演着一个现代化领跑者的角色。借助作为京城门户及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的区位优势,它迅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一个摇篮、北方经济中心和万商云集的繁华都市,后又步入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之列,仅次于上海。

曾有学者统计,天津一共创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100多项第一,如第一辆汽车、第一条铁路、第一家大商场、第一所大学都诞生在天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新中国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也问世于此。中国人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电视机也产自天津。

近代至少有200余位中外名人政要曾住过天津。而这里的历史风貌建筑林林总总,跨越了1000多年,涵盖多个领域。其最早遗存是先于天津“城”的独乐寺(984年)。不过,60%多的历史风貌建筑是1900年至1937年建成的,如今也都年过七旬。而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不少市区逐步变成外国租界,却得以耸立一大批异国文化特色、形式多样的的风貌建筑。

这些“小洋楼”渐渐构成了近代天津城市肌理与中西融合风格的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这座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中国名城有了“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国际知名导演李安感叹,他拍后来获威尼斯“金狮”大奖的《色,戒》时,“错过”了天津。其实李安很想到天津取景,因为“其老建筑很现成,保存得很完整”,只是后来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而未能成行,却一直觉得错过了“真地可惜”。

天津人自然不愿错过自己的宝物,而想永久留住历史风貌的念头早已变成了行动。

 

专门立法

建于1921年的“静园”,位于天津和平区鞍山道70号。1927年,被赶出皇宫近3年的中国末代皇帝溥仪迁居此处,过了4年“静观外变”的生活。

静园为三道院落(前、后庭院和西庭院),主要建筑为前后两幢砖木结构二层西式小楼,以及书房、库房等,装饰讲究,园内长廊庭院曲径蜿蜒通幽,怪石清泉点缀其间,楼东还修有一个网球场。

溥仪搬出后的近80年间,静园几番易主,还曾被用作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1976年7月发生大地震,园内又布满了“地震棚”……到本世纪初,静园成了年久失修、住有45户居民、搭建违章建筑500余平方米的大杂院。

2005年10月,静园居民和单位开始腾迁。此前的9月1日,天津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颁布了《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这是中国首部针对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专门立法,其中对于历史风貌建筑进行“腾迁保护”等条款属国内首创。

此后,相继成立了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保护管理工作的完整体系。整理部门与天津、意大利等国内外众多专业机构以及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组成课题小组,集中研究解决整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第二年8月,依据“修旧如故,安全适用”原则的浩大修复工程开工。这一全国首个依照地方立法对历史风貌建筑实施腾迁的项目,于2007年7月20日完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整体修复后的静园,维持了其旧时的风貌特征。同时,还在功能上有所增加。一方面,整修部门把先进的现代技术和材料应用到老建筑中,对危旧墙体、构件进行了加固、修缮,例如,静园主楼损坏严重,导致整体屋架受力体系变化,整理时主要采取碳纤维加固和剪刀撑的方式,并用相同材料填充缺损部位,使其荷载能力达到安全适用程度;另一方面,对建筑原有的门窗、玻璃、小配件及地砖等原状构件进行妥善的保护与复原,主楼原议事厅内的壁炉、壁灯都被精心保留下来,顶棚也被完全恢复成原有的式样,具有静园特色的几个拱券(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都完全采用旧料加工修复,原来的比利时进口玻璃同样是精心清洗而保留原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