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探寻暴行后的正义之路——评《南京审判:南京大屠杀的证言与判决》

古斯塔沃·亚历杭德罗·希拉多  ·   2025-09-16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南京大屠杀;文化
打印
纠错

  

  本书围绕对当代最令人发指的一起暴行施暴者的审判展开探讨。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具有非凡的学术价值,更因其实证性而具有特殊的政治与人道意义。书中呈现的资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公布的证人证词更是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献。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人性的阴暗面。这部作品不仅发人深省,更促使我们思考人类在危急时刻抗争与顺从所带来的后果。这本书帮助我们探寻暴行后的正义之路,并反思一个国家若鼓吹优越感、煽动狭隘意识、泯灭人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这本书围绕对南京大屠杀战犯的审判展开,通过翔实的文献与证词,揭露了1937年,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沦陷后,日军在这座城市及周边地区犯下的骇人暴行。西班牙语中的“大屠杀”一词源于法语,原意为“屠宰场”。然而,这场暴行的残酷程度史无前例,甚至连“大屠杀”这个词都难以准确描述。“大屠杀”本指以暴虐残忍手段大量杀害手无寸铁或无法抵抗的人群。总之,或许用“群体杀戮”与“法外处决”这两种说法来描述南京大屠杀,更为确切。

  广为人知的是,日军在数周内洗劫南京,凌虐、屠杀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奸淫妇女,这场屠杀约导致30万人丧生。后续审判的关键恰恰在于必须以证据佐证事实,从而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这正是本书着力展现的内容。值得强调的是:作者依托扎实的文献,以贯穿全文的严谨治学态度,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的肆虐暴行,这一点尤为值得肯定。

  日军犯下的罪行远不止于抢掠、屠杀平民和战俘,更骇人听闻的还有举办“百人斩”比赛和以极其凶残的手段对待妇女——成千上万的妇女惨遭强奸后,或被杀害,或沦为性奴隶。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直面那段惨痛历史的机会:书中所收录的当年证言,揭示了敌人极端残暴的行径,其人性沦丧之深令人发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战后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即东京审判),但唯一被单独审理的战争罪行正是南京大屠杀。此外,从日本投降到1947年期间,包括该法庭在内的诸多机构,从不同角度对这场屠杀进行了缜密而深入的调查。这些调查及其结果均可见于本书呈现的证词证据中。

  本书虽以《南京审判:南京大屠杀的证言与判决》为名,其内容却远超书名所指。本书在审判材料的组织编排上着力甚深,这正是其独特价值所在。这个触及人类灵魂最深处的敏感且沉重的话题极难驾驭,但本书做到了完美呈现。详述一国对另一国手无寸铁的平民实施大屠杀实非易事,因其残暴之甚,已非言语所能形容,而本书的卓越之处在于以详实的史料为支撑,赋予了作品极高的史学价值。书中还记录了谷寿夫等战犯的结局:他们在自己曾摧毁的这座城市接受审判,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

  本书极其准确地阐述了这场历史悲剧的核心议题,对研究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内容深刻呈现了这场暴行的恶果:位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南京,在经历逾40天的骇人苦难后,人口锐减过半;全城有三分之一的区域因纵火与大规模抢掠而化为焦土。(作者系阿根廷国立拉努斯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专业研究生院院长暨中拉研究中心主任。翻译:林叶青 责任编辑:骆瑶)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