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携手青春之约 共筑友谊之桥——2025美国“青年大使”鹭岛行在厦门举办

李文瀚  ·   2025-07-2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厦门;2025美国“青年大使”鹭岛行;文化
打印
纠错

  7月17日至22日,由厦门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友行中国·趣淘厦门—2025美国‘青年大使’鹭岛行”活动在厦门市举行。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和加利福尼亚州橙郡的27名青年学员、教师到访厦门,展开了为期6天的文化和友谊之旅。

7月18日,中美学员及教师在厦门山海步道合影。(李文瀚摄)

  美国青年参加了“鹭岛绿迹·城市生态探索”、“寻味厦门老字号”、“匠心传承非遗体验馆”等活动,重点了解厦门生态文明实践成果,与中国青年共植“友谊之树”。同时,双方共同探寻厦门人文历史脉络,体验中国传统非遗文化魅力,加深相互理解,结下深厚友谊。

  在被誉为厦门“城市绿肺”的五缘湾湿地公园,中美青年漫步其中,参与了一节“自然课堂”。他们了解了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厦门对五缘湾片区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海洋生态环境,增加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营造了这片“城市绿肺”。

  美国巴尔的摩巴德高中学生龚渐离(Janelli Moriah Gonzalez)表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这里有超过500种动物物种和不同鸟类,这非常令人惊叹。”

  参访最后,中美青年还共同种下了“友谊之树”。七月的厦门天气炎热潮湿,但青年们很快投入其中。他们一起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平整踩实、提水浇灌,在树上悬挂小卡片,写上自己的名字,作为友谊的见证。

7月19日,中美青年在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共植友谊树。(李文瀚摄)

  “共栽友谊之树让我非常感动。”龚渐离说,“因为它将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生长。纵使我们回到美国,这棵与中国朋友共植的树也会成为永恒的见证。愿我们的情谊同树共成长。”

  巴德高中教师何娇霞(Chelsea Nakabayashi)认为,中美两国的文化对于种树有着相似的理解。“我听过一句话,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生命。”何娇霞补充道,“在中国有着相似的观念—即使在充满挑战的时期,树意味着成长、延续和希望。”

  何娇霞在高中时开始学习中文,曾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来到中国。她最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回顾自己的经历,她强调了早期建立的联系对未来关系发展的重要性。“我希望今天的植树活动能让我们的青年一代认识到,他们有责任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传承下去。”

  在承载厦门历史变迁的中山路,中美青年一同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寻味老字号”打卡活动,手持精心设计的收集卡片,结伴穿梭于中山路的大街小巷,体验闽南传统服饰的魅力,品尝老字号特色美食。在厦门沉香博物馆,青年了解香文化、观看篆香表演,亲手制作古法篆香、香囊,通过嗅觉、试听、触觉多感官感受中国传统香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厦门弘晏庄木偶艺术馆,青年了解木偶艺术的历史、流派及其制作工艺,欣赏木偶剧表演,并现场勾描木偶脸谱。

7月20日,美国青年在厦门沉香博物馆体验古法篆香。(李文瀚摄)

7月20日,学员在厦门弘晏庄木偶艺术馆绘画木偶脸谱。(李文瀚摄)

  美国学生芮玥晨(Nyiobhe Anxe Reyes)表示,之前一直都知道中国很好,几天的旅途之后,中国更是给了自己家的感觉。“我要告诉家里人,他们应该来亲自感受一下这里的文化和多样性。”她说。

  她认为,这次交流让远隔万里的两国青年有机会去认识彼此,实实在在地加深联系,有机会去探索对方的世界。“我相信这份情谊能够延续。希望每个来到中国或前往美国的人都能亲身感受到我们之间共同构筑的深厚纽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