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影像记录>>> 视频
梦想,放飞在北京西藏中学
· 时间: 2009-03-27 · 本刊记者 缪晓阳

      

    在北京市北四环东路高原街上,有一座红白相衬、宛若小布达拉宫的藏式雕镂建筑,这里就是西藏孩子最为向往的北京西藏中学。在这所学校里,有810名从青藏高原上走下来的孩子。这些西藏的孩子们为什么要到北京上中学?他们在北京经历着怎样的生活?北京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近日,《北京周报》记者走进了北京西藏中学。

 

带着梦想来到北京

“要学习,去北高(北京西藏中学)。”在西藏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每年6月中考和8月底发放高中录取通知书,成了西藏备受关注的两件大事。哪家的孩子要是考取了北高,便成为整个家族莫大的荣耀。特别是在农村,有时候全村要为此载歌载舞,庆贺上好几天。

“大家都可望来这里,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非常兴奋,同学们都向我祝贺,说我好幸福,能来到首都北京,是一种光荣!”普布卓嘎笑着说。高一(六)班的普布卓嘎是个容貌清秀的女孩,和大多数考进北京西藏中学的学生不太一样,她是从西藏自治区内的初中考过来的。“去年,我们学校只有2个人考进北京西藏中学,我是其中一个。” 普布卓嘎自信地说。

再过75天就是2009年的高考,毕业班的西藏学生个个都摩拳擦掌,埋头复习。“我想考北京外国语大学,据说北外新开设了新闻系,我以后想从事外文的新闻报道工作,不过我的英语还要再努力。”高三(2)班的普布桑珠坚定又略带羞涩地说。普布桑珠是该班的学习委员,在福建读过3年内地西藏班后考到北京。

据北京西藏中学副校长张梅介绍,2003年,该校由初中、高中合一的完中校改为全高中。目前在校生810人,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藏族,另外有少数珞巴族、门巴族、还有少数登人、夏尔巴人和在西藏的回族。该校每年招收270名新生,其中会有15~20名西藏区内初中生,其余学生都是在内地西藏班(校)读过1年预科和3年初中的西藏学生,初中毕业后回西藏参加统一中考,按分数择优录取。由于每年98%左右的高升学率,使北京西藏中学成为西藏学生及其家长最向往的学校之一。

 

同是90后,独立却不孤独

同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内地西藏班(校)的学生身上有着迥异于同龄人的特质。他们比同龄人在学习上更加自觉,生活上更加独立,性格上更加坚强。

来到操场上,远远望去实在看不出这些西藏孩子跟内地同龄孩子有什么不同,玩着篮球、网球、羽毛球,非常活泼。走近后发现他们互相之间说的是藏语,这才感到走进了一所西藏中学。眼前一个女孩在奋力打着网球,这个脸颊红红的可爱女孩叫扎西央宗,今年16岁,在上海共康中学读了3年初中后,2008年考到北京西藏中学。扎西央宗的汉语很流利,她笑着说:“我在北京生活很快乐,跟藏族同学一起生活不会孤独。除了学习,学校还经常组织活动,最近还去看了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虽然远离父母,但我更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

张梅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需要跟家人沟通,然而他们远离家乡,有些话不容易说,有时会造成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环境,学校还利用社会资源,带他们走出去了解北京。”

据该校心理咨询室的王香玲老师介绍,由于北京西藏中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12岁以后就离开父母独自求学,同伴间的友情已经渐渐代替了父母的亲情,他们并不感到孤独、寂寞,这些西藏学生反而比内地同龄人更自主、独立。

 

特别的老师,特别的爱

“目前北京西藏中学的专任教师有54人,老师的爱心、耐心和奉献精神使教学越办越好。”据张梅介绍,由于存在差距,该校的老师要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习基础知识,周六要上课,平日还要辅导晚自习。曾经有位教高三的女老师,为了想多辅导学生,她经常工作到很晚,由于家住地远,有时她就住在学校。老师加班辅导都是无偿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又不丢失民族特性,在北京西藏中学,除了语、数、英各科老师外,还有专门的藏文老师。来到教学楼三层一间贴着藏语标签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两位年轻的藏文老师,他们是索朗旦增和普布。索朗旦增一边翻开藏文课本一边说:“我们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藏族历史、文化、传统诗学、哲学、散文、小说等。”普布是一位很帅气的藏族小伙,“我们是由西藏教育厅派遣,按照西藏教育厅的指定课本教学,让学生们从基础知识学起,同时也学习课外知识。”普布说。

或许是因为年龄和学生们相仿,又是学校里会讲藏语的老师,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两位藏文老师。在楼道里他们和学生之间用很酷的手势就能交流,关系很融洽。高一(1)班的嘎玛次仁多吉告诉记者:“我来自西藏阿里,阿里现在比较偏僻,很多都是农牧民,将来回去建设家乡,更多地要和农牧民交流,所以我感觉学习藏文很有必要。老师上课时还讲西藏历史,让我们了解到很多教科书外的丰富知识,我很喜欢上藏文课。”

 

命运因知识而改变

雪域儿女怀揣梦想来到北京,又满带希望回到西藏。到目前为止北京西藏中学初中毕业13届,共1135人,高中毕业16届,共2602人。

北京西藏中学建校初期,70%-80%的学生都来自农牧民家庭,有的家里世代是农奴。读书,特别是到北京,到全国最好的西藏学校读书,成为扭转家庭命运的机会。毕业于北京西藏中学的次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南政法大学,实现了为祖国、为西藏做贡献的抱负,如今已是西藏日喀则江孜县人民法院院长。北京西藏中学校长李士成回忆,2006年他去西藏,路过日喀则江孜县时,次平带他去参观当地著名的帕拉庄园。在那个贵族庄园里头,有一个专供奴隶居住的朗生院,里面是些用土坯垒起来、10多平米的破石头房子。次平对李校长说,那里就是他父辈住过的地方。

“22年来,我校的高考升学率在98%以上。” 张梅说,“我们的毕业生回到西藏后都是中坚力量。在政府机关工作的部分学生已经作了领导干部。如我校93届高中毕业生多吉罗布,现任西藏天路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很多员工都是我校毕业生。拉萨至贡嘎机场的‘两桥一洞’工程就是他们做的。”

采访最后,当问到将来有何打算时,北京西藏中学的学生几乎给了记者一个同样的答案。

“我要回家乡做医生。”普布卓嘎说。

“我要回家乡做记者。”拉巴央宗说。

“我要回家乡做警察。”嘎玛次仁多吉说。

“我要回家乡做老师。”格桑说。

“我要回家乡做贡献。”扎西央宗说。

结束采访时,已是夜幕时分,学生们开始上起晚自习。望着眼前一个个渴望知识的身影,不禁感叹1984年中央倡导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地省、市办学,帮助西藏培养人才”的构想,如今已颇见成效。20多年来,一批批西藏青年,因知识而改变命运,改变西藏,与西藏一道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