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中国军团
陈艳青成就奥运历史首个女举两连冠
吕 翎 · 时间: 2008-08-12 ·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奥运专电 题:陈艳青成就奥运历史首个女举两连冠

当获得奥运会冠军都不再令人惊奇,似乎只有创造历史才足够表现陈艳青在女子58公斤级中的霸主地位。

在11日的北京奥运会女子58公斤级比赛中,陈艳青分别两次刷新奥运会挺举和总成绩纪录,以244公斤的总成绩傲视群芳,同时还将奥运会女举卫冕第一人的头衔永久保留。

8月11日,中国运动员陈艳青在决赛中。当日,陈艳青在北京奥运会举重女子58公斤级决赛中获得金牌。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如果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那块金牌属于我自己,那么这块金牌属于所有支持我的人,"陈艳青赛后说。

这位女举的传奇人物曾经三次退役,三次重返举重台,在创造了雅典的惊喜后,她不仅再次赢得金牌,还改写了女子举重的历史。

女子举重在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11日的比赛前,还没有哪位女力士能够连续两次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今天,陈艳青做到了。

 

这个下午属于陈艳青

这是北京奥运会举重赛场到目前为止最无悬念的一场比赛。陈艳青甚至需要将原本准备的两个开把重量各降低2公斤来"适应"对手,这也导致她需要"提前"出场。根据她原本的开把重量,她的出场次序基本要在所有选手结束比赛后。

100公斤、103公斤、106公斤,这样的抓举重量对于陈艳青而言毫无困难--2006年她创造的世界纪录高达111公斤--但这个重量已经领先第二名足足7公斤。"陈艳青太强大了。"夺得二三名的俄罗斯选手玛·沙伊诺娃和朝鲜选手吴贞爱赛后异口同声。

没有人怀疑陈艳青夺冠的可能性,所有人都在期待她创造历史,打破纪录。

这个下午是属于陈艳青的。132公斤、138公斤,陈艳青在两次改写奥运会挺举纪录的同时,还两次改写自己保持的奥运会总成绩纪录。244公斤的总成绩高出第二名沙伊诺娃17公斤之多,吴贞爱和泰国选手旺·甲梅因同样举起226公斤,吴贞爱以0.1公斤的体重"优势"摘得一枚铜牌。

 

"金牌不属于我自己"

提到自己多次退役,陈艳青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尽管今天她轻松夺冠,但她却说:"其实我每把举得都不轻松。四年的路走得太长了。"

雅典奥运会后,陈艳青从来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她说:"当我决定为北京奥运会一搏后,我知道这条路会走得非常艰苦。这些年,我有很多次犹豫,并不是每天都能像今天这样灿烂。但是很多人都在支持我,是他们让我坚持走完这条路。"

"如果说2004那块金牌属于我自己,这块金牌属于所有支持我的人。"今年已经29岁的陈艳青赛后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至于成为奥运会女举卫冕第一人,陈艳青则非常低调,她说:"这完全是因为我的级别在前面。我的师妹刘春红也非常优秀,如果不是因为她的比赛时间在我后面,我相信她一定也能成为第一个卫冕冠军。" 刘春红将在13日出场,为卫冕女子69公斤级冠军而战。

 

"再也不敢说退役"

苏州女孩陈艳青是中国举重队里"说话最不算数"的运动员。2000年,去不了悉尼奥运会,她宣布退役。2005年,夺得全运会和东亚运动会金牌后,她再次宣布退役。2006年多哈亚运会摘金后,她第三次宣布退役。每次退役,都变成了下一次复出的起点。

"我知道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练与不练之间反反复复,但我私底下认为,正是因为我总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才能保持最好的身体状态,拿到两块奥运金牌。"陈艳青说。

冰冷的杠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住这个29岁的女孩子?陈艳青今年6月曾在天津转训时这样对新华社记者说:"我想练习举重就如同你们体育记者的工作一样,有时候觉得压力大、想逃避,但是你就是无法割舍这份工作带给你的激情和荣誉。"  悉尼奥运会女子53公斤级冠军杨霞曾是陈艳青在国家队的室友,如今已经是湖南体育局官员的她提起老朋友,也带着赞叹的口气:"我真佩服陈艳青!她的训练效率高,只要给她一段时间恢复,她就能举到最好。"

陈艳青的教练曹新民曾说:"陈艳青天生就适合练举重,她柔韧性特别好,力量又大,技术一直比较固定。最可贵的是,她练举重18年来没有大的伤病,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而女队总教练马文辉则表示,陈艳青曾在江苏队兼职教练的经历,让她具备了比别的运动员更强的理解力。

北京奥运会后,陈艳青有很多计划。她说她想回家帮父母种地;她说她想找个男朋友,因为这些年练举重"练得没有七情六欲";她说她要读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博士运动员。

在运动员身份的背后,陈艳青还有一个身份--苏州体育局副局长。北京奥运会后,这位"女强人"是否打算第四次退役,变身体育官员?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每次宣布退役后,结果都和原来想的不一样。这次我什么都不敢说了。”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