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祝福使者夏迪曼以高票获胜,当选代表塔吉克族的祝福使者。
夏迪曼出生于塔合曼乡一个叼羊世家的牧民家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在一次全县运动会中,他取得了最佳成绩,促使他下决心要到喀什参加全地区的比赛——在高原环境的塔县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在平原地带的喀什自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带着这样的梦想,夏迪曼成了一名运动员。身材并不高大的他,很难想象他是个长跑健将。1992-1996年他在体校学习。辛勤的苦练终于结出了硕果,在新疆自治区各种比赛中他多次获得金牌。1995年,在乌鲁木齐举行的国际室内长跑比赛中,他打破了1500米的纪录,分别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业余体校运动会上和第八届运动会上的两枚田径金牌。
1996年,夏迪曼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四年的学校生活,分配到塔什库尔干县文体局。他成了一名教练。在他的带领下,塔什库尔干县的运动员先后获得喀什地区各项运动会的十枚金牌、六枚银牌。
为了繁荣地方民族体育,他深入到边远地区的牧民聚居地,挖掘、考察、发展、研究了塔吉克传统的牦牛叼羊、马叼羊、马球、赛马、赛骆驼、拔河、打拐、爬山、打猎等运动项目,丰富了群众们在业余和节日中的娱乐和健身内容。牦牛叼羊运动在全世界只有塔什库尔干有,每次举行比赛,总是少不了夏迪曼。每次参赛回来,他总是浑身疲惫回到家中,连夜纪录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参赛人员、比赛规则、注意事项等等。第二天,他如果听到哪个牧场有体育活动,哪里有婚事,他就立刻奔下一个目的地。
关于塔吉克族吐马克帽名字的由来。塔吉克民族的“塔吉克”原意为“王冠”,这里面是有一段历史传说的:古代这个部族的首领,戴着一种非常华丽高贵的帽子作王,备受族人和它部族人的羡慕和敬仰。首领得知后很高兴,便特别颁令一道:允许部族的所有族人也可以戴类似形状的帽子,并从此改以王冠“塔吉克”为族名。从此,这个民族的世世代代就以佩戴这种与首领漂亮帽子相似的帽子为荣,流传下来一种经久的特别的头饰风格。这种帽子叫“吐马克”,是用上等黑色平绒缝制而成,平顶,呈圆筒状。平绒上面用彩色丝线绣出几条细花及图案和几条阔边花序,显得十分自然和朴素。帽里子用黑色羔皮缝成,而黑色羔皮又沿着帽檐向外翻上去,绕成一圈。这种帽子相当好看,既可挡风寒,又可作装饰品,富有帕米尔人的特色。
【塔吉克族概况】
我国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吉克族人口数为41028。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也使用雏吾尔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塔吉克族主要聚居的塔什库尔干,地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东部。境内群山耸立,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终年积雪,冰川高悬,险峻奇丽,仪态万千。雪岭冰峰之下的河流两岸谷地,既有连绵成片的草原,也有可供稼穑的土地。自强不息的塔吉克人民就生活在这里。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聚居在蒲犁的塔吉克族,畜牧业占主要地位,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生活,春播以后上山放牧,秋季回村收获过冬。当时的塔吉克牧区基本上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牲畜大量集中在少数牧主和富裕户手中,牧主雇佣牧工进行剥削,一部分牧主和富裕牧户把牲畜交给贫苦牧民代牧,进行封建的分成制剥削。分布在莎车等县农村的塔吉克族居民定居务农。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泽普县一户塔吉克族地主占地多达4500亩。在这一地区“伙种”是主要剥削形式,地主将土地拨给“邻居农民”耕种,收获时先由地主扣除种子和耕牛等费用,然后双方对分。田赋归农民负担,同时农民还必须以60%左右的劳动日到地主直接经营的土地上服劳役,他们的家属也要为地主无偿从事各种家务劳动。
1949年塔吉克族地区获得和平解放。1954年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同年,在南疆成立了莎车县札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农牧区在1958年春基本上完成合作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塔吉克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援,获得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成倍增长。农业生产由于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大幅度增加。工业从无到有,创建了许多小型工厂企业。新建的水力发电站,照亮了山城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千山万壑,过去交通非常不便,1957年国家投资兴修自喀什一塔什库尔干的公路。已实现乡乡通邮路。过去,古老的塔什库尔干城堡仅有很少一些小土屋,现在帕米尔高原上兴建了机关、学校、医院、商店、银行、邮局、俱乐部等,以及成片的宿舍区。1949年以前·塔吉克族89%是文盲,现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已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并建立了中学多所,不少塔吉克族青年到喀什、乌鲁木齐和北京等地升入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深造。过去塔吉克族中没有任何医药设施和医生,疾病蔓延,人口锐减;现在县有医院,各乡有常驻医生,各村有保健站,并经常有巡回医疗队深入牧场、山村为牧民防治疾病。塔吉克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住户大多是家长制大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堂、表亲联姻较普遍,盛行早婚。现在大多执行《婚烟法》的规定。
塔吉克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其礼节质朴、亲切。男子相见,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妇女相见,长辈吻幼辈的眼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和嘴唇。男女同辈相见,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与父母相见,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中最热情的礼节是拥抱。
塔吉克族民风淳朴、敦厚,社会道德高尚,凡到过塔什库尔干的人,都会为这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族和睦,社会安定而惊叹不已。在当今社会,它确实堪称一奇!
由于宗教关系,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忌看羊产羔。交谈时忌脱帽。
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