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我与奥运之56个民族祝福北京
“我与奥运”之鄂温克族小伙吉雅
实习生 · 时间: 2008-07-31 ·   

 

鄂温克族祝福使者吉雅以高票获胜,当选代表鄂温克族的祝福使者。在文化馆我们见到了吉雅,吉雅今年29岁,是鄂温克旗文化馆的声乐老师。

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吉雅,先后师从李时相和推出“吉祥三宝”的著名作曲家乌兰托嘠。他和朋友们组成的“猎人乐队”,在今年的内蒙古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了“最佳新人”的称号,对于像鄂温克族这样一个将近三万多人的民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骄傲。

在吉雅的家里,他先后给我们演奏了钢琴、吉他、马头琴和口弦琴等多种乐器,让我们有些陶醉。在他的家中我们还看到了“猎人乐队”这些年所获得的一系列荣誉。而后,我们也亲切地叫吉雅 “猎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猎人乐队不仅在当地赫赫有名,也受到了其他媒体的注意,多次接受了不同媒体的专访,他还饶有兴趣地跟我们谈起,在北京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经历。

虽然这些年来,吉雅和他的乐队已经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是吉雅丝毫没有沾沾自喜的骄傲。我们好奇地问他,以他们这样的成绩,为什么不找个经纪人好好包装一下,去更大的舞台发展呢?他表示,组乐队是他从小的心愿,乐队其他的两位成员也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哥们儿,他们在一起组这个乐队,只是为了自己的爱好。他们在鄂温克有家,有事业,他们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

鄂温克族的祝福物口弦琴,汉语称“口弦”,是铁制拨奏体鸣乐器。口弦琴是我国最小的民族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簧。相传,很早以前的一场瘟疫,使一个村落几乎所有人都死于这场灾难,只有一个女婴被一位过路老人救了出来。老人特意为她做了一只口弦琴,使她又有了一副能讲话的嗓子。不幸的是,她的口弦琴被一只兽神偷走,女孩历尽艰险找到了兽洞里的口弦琴,可是看守兽洞的石头老人却告诉她:“这只口弦琴已被兽神吹过变成了法物,用它能救活你的双亲,不过,三天以后你自己就会变成石头!”善良的女孩没有顾及自己的生命,用那只口弦琴吹响了生命的音符,救活了父母和乡亲;她自己却在三天后化成了美丽的石头人。从此,口弦琴流传下来了,石头姑娘的形象也活在了人们心中。

 

【鄂温克族概况】

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有人口26315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鄂温克族人口为26315人,其中居住在鄂温克自治旗的有8621人。占全国鄂温克族人总数的33%。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没有文字,牧区一般用蒙文,农区和林区通用汉文。

鄂温克旗的鄂温克族人以畜牧业为主,衣着仍保持着传统的鄂温克服饰,但生活中现代便装已很普遍;牧区的鄂温克人以乳、肉、面为主食;

鄂温克人非常好客,极有礼貌。他们常说:“远方的来客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他们认为如果客人来了不好好招待,自己以后出去也不会受到礼遇。他们待客必有好烟好酒,菜肴必有大块大块的手扒肉,以及风干肉、柳蒿芽和稷子米煮成的独具风味的肉粥。

由于鄂温克族居住分散,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聚居于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占本族人口的半数以上,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住蒙古包,过游牧生活。早在17世纪末,鄂温克族已处于由原始社会末期向阶阶社会过渡的阶段。至1945年8月解放前,鄂温克地区已处于小家庭为主体,组成“尼莫尔”的游牧小集团。“尼莫尔”原是由三、五户以至十多户有血缘关系的保留部落外壳的游牧封建社会,其社会结构是以若干小家庭组成的生产互助单位,成员属同一氏族,没有剥削关系。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建立在封建依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产组织,一般由一户封建牧主和若干贫苦牧民共同组成。牧主与牧民占有牲畜的数量相差悬殊,牧场形式上是“尼莫尔”占有,实际上已产生了封建剥削。从事农业和半农半猎的鄂温克族居民早已进入封建社会。此时只有居住在额尔古纳左旗的极少数人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阶段,生活在原始森林中,飘泊不定,住着简陋的帐幕——“撮罗子”。因他们饲养驯鹿,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过着共同狩猎、平均分配的原始社会生活。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塔的“撮罗子蟹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

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调鲁节”。“米调鲁”是欢庆丰收之意。节日期间,人们要身着盛装,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届时牧民家家都要备下丰盛的酒肉,宴请亲朋好友。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每年的5 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米阔鲁节要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主要是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首先从“尼莫尔”(即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先从马群里套出二岁子马,放倒,人们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为记号。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在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在羊圈里,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满圈的小羊羔,牧人们把公羊羔割势(阉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样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区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