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问罗秀琴,假如当选将用什么来祝福北京时,她指了指着一种特殊花纹的毯子说
如果她当选祝福使者,她将怒毯献给北京。
怒族自制的一种特殊花纹的毯子,纬线为白色,经线为不同色彩的线。白色和彩色经纬交错织成。色彩搭配红、黄、蓝、白、黑相融,距离和色彩的搭配形成对称中的变化,变化中又有着和谐之美,色彩对比强烈的艳丽美。古书上被称之为“红纹麻布”。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怒毯的色彩和质地已经多样化。现在人们用棉线、晴纶毛线、开斯米等为纺织原料制作,使怒毯的色彩更为艳丽,质地更为轻柔。
【怒族概况】
怒族现有人口27123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怒族是居住在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在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地方志《蛮书》中始见记载,是由早期分布于今云南省福贡、贡山的土著居民与唐代“庐鹿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他们逐渐接近、相互影响,形成今日的“怒族”,但各自还保留一些独特的特点。根据其语言的差异,可分为“阿龙”、“怒苏”、“阿侬”、“若柔”四大支系。怒族地区在唐代属南诏国统治,宋代属大理国管辖,元代属丽江路,明、清时期属丽江府,除受丽江纳西族木氏土知府属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统治,还受察瓦龙藏族土千总和喇嘛寺、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司的统治。民国时期,始由怒俅殖边总局下属的菖蒲桶(贡山) 行政委员公署、上帕(福贡)殖边公署、知子罗(原碧江)殖边公署管辖,后三公署改名设治局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