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祝福使者姚亮以高票获胜,当选代表仫佬族的祝福使者
如果曾经关注过“首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大赛”,你一定会记得姚亮这个名字,他就是这次大赛的二等奖得主。
姚亮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使他从小便使人们关注的对象。五岁时的姚亮在幼儿园时被小朋友们崇拜地被称作“故事大王”,因为他会把父母每天给他讲的《365夜》里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转述给小朋友们。小学的时候,姚亮在班级合唱中领唱《牡丹之歌》,出色的表现力使得他在全县的舞台上开始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著,姚亮考上了南宁市师范学校音乐班,在系统学习了声乐、器乐、舞蹈和作曲等科目后,三年的艺术锤炼终于给他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基础。
1994年,姚亮带着对音乐的执著和热爱到武警广西总队当了一名文艺兵,成了一名键盘手,他坦言在部队里才真正得到了艺术飞跃,许多伴奏技巧和音乐理念都在部队里形成,此外他的曲艺知识、影视经验、主持经验和口头表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退伍以后的姚亮回到河池市民族中专开始担任音乐老师,同时他也一直活跃在公益演出的现场。姚亮说,他很享受在演出的过程中为仫佬族的父老乡亲献上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更享受在舞台上担当节目主持的时光,这些活动为他的主持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是金子总会发光”,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姚亮一发光便发出了令人眩目的光芒。2006年,姚亮参加了首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大赛。在经过了南宁赛区和广西赛区两道关口后,他顺利地进入到北京全国的总决赛。在全国总决赛中,姚亮面对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觉得压力异常大,这是因为北方的选手在语音和声音条件等方面都比来自南方的选手有着天然的优势,评委甚至一看到选手面对摄像机说话的时候就能分辨出选手来自南方还是北方。
面对着重重的困难,姚亮并没有让自己追逐艺术梦想的脚步有丝毫的停歇,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优点在哪里,在学校中受过扎实音乐训练和参加经常性的舞台活动最终给姚亮带来了自信,在才艺展示中,姚亮终于凭借一曲婉转流畅的山歌彻底打动了台下的评委,在全国众多优秀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大赛”二等奖。
姚亮就是这样一位新时代中的艺术工作者,他带着自己对于音乐的追求和艺术的执著在自己的事业上越走越踏实。姚亮说,明年北京奥运会就要在首都召开了,他很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够为中华民族的盛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代表仫佬族所有的乡亲给北京带去祝福。
“祝福北京”仫佬族使者候选人姚亮希望将外婆亲手制作的仫佬族围裙作为“祝福北京”的祝福物。姚亮说,仫佬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仫佬族的围裙最能代表仫佬族人民热爱劳动的品质,所以他希望能够用外婆亲手缝制的仫佬族围裙作为“祝福北京”的祝福物。
【民族概况】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与毛难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仫佬族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专烧煤的地炉。以稻米、玉米、薯类为主食,忌食猫、蛇肉。衣服尚青色。至清代,仫佬族妇女仍穿统裙,今已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饰以耳环、手镯、戒指。男着对襟唐装。 过去,婚姻多为家长包办,少数在“走坡”中恋爱成亲的,亦须经家长同意。盛行早婚,有婚后女方在一段时间内“不落夫家”的习俗,生育后始居夫家。与壮族、汉族通婚。婚仪繁杂,耗费颇大。也有入赘的。丧葬仪式隆重,墓葬信风水龙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