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朗族选手玉喃坎获胜,当选代表布朗族的祝福使者,将在2008年7月到北京参加王老吉56民族共同为北京祈福盛会
玉喃坎身材纤细,长相很秀气,带着腼腆的笑。当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她正与一群布朗族妇女在田中插稻秧,只见她们一字排开,躬身飞快地将秧苗插在水中,动作非常迅速。跟玉喃坎一起插秧的妇女们说她的布朗民歌唱得非常好,是她们布朗族歌手的传承人。在我们的要求下,玉喃坎为我们唱了一首非常适合当时情景的《插秧劳动歌》,她边插秧边唱歌,不时站直身子用袖子擦脸上的汗水,整个是一派迷人的田园风情。玉喃坎不仅是劳动能手,而且歌声又是如此的甜美动人。
玉喃坎的家就在村寨的中央,她回家之后稍作洗漱,当她重新出来站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已是一身漂亮的布朗族妇女传统服装。她头上扎一块黑色的头巾,耳戴着一大串繁复的耳环,上身着粉红色上衣,下身穿着以黑色基调为主的彩色环线筒裙,与刚才在水田时相比又是别有一番风情。
四弦琴是布朗族的传统乐器,深受布朗族人民的喜爱。四弦琴是幸福欢乐的象征,也是爱情的象征,是布朗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武器,因此四弦琴得到布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的喜爱。每当农闲时候,小伙子们就会挎着自己的四弦琴,成群结队去找姑娘们唱歌跳舞。逢到重大的节日,四弦琴更是会成为节日聚会当仁不让的主角。
附:
布朗族共有8.2万多人。主要居住在闻名中外的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勐海县的布朗山、巴达、西定和打洛等地,其余的分布在临沧地区的云县、镇康、永德、双江、耿马和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景东等县。
布朗族以农耕为主,并以种茶闻名于世。由于布朗族多居住在深山老林,在山上开垦的梯田成为当地一道最为奇异的景观。
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布朗族由于居住分散,形成了地区间语言的差异,有西双版纳布朗语和镇康的“乌语”两种方言。布朗人除讲本族语言外,一般还能讲佤语、汉语和傣语,少数知识分子已会使用傣文和汉文。
布朗族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布朗族其它的节日习俗,与傣族大同小异,如“过新年”,“进洼”、“出洼”等。在傣历一月十五这天“赕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赕坦”。(“赕”为傣语,指世俗众生对僧侣或先祖亡人敬献物品,佛教俗称“布施”或“化缘”)。布朗族传说,他们与傣族是兄弟关系,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区种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坝子种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赕佛”都要请傣族佛爷上山,傣族“赕佛”时也请布朗族佛爷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