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民生 >> 正文

锡林郭勒盟以产业带动增收,以发展促进人权

兰辛珍  ·   2025-08-0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锡林郭勒盟;发展;人权;民生
打印
纠错

  编者按:“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衡量人权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准。中国各地在坚定落实这一理念的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生活习惯、地方文化等不同,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2025年8月4日,《北京周报》记者随“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采访团走进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地以产业带动增收,以发展促进人权的做法,是“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从北京乘飞机一路向北,一个半小时后降落在了锡林郭勒盟盟府锡林浩特市的机场。与北京闷热的天气不同,锡林浩特市的凉爽带来的是一丝丝惬意。

  7月10日拍摄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原夏日风光。新华社记者贝赫 摄

  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大草原,是中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享誉中外,因传承草原文明古韵而独具魅力。其地跨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低地草甸草原,夏季凉爽的气候成为游客避暑的选择。而锡林浩特市这座草原中的城市,也被誉为“草原明珠”。

  齐全的草原类型使得锡林郭勒盟具备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绿草丰盛、牛羊遍地,不仅是诗人笔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画卷,更让其成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草原“酪”印

  车刚停到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门口,一股奶酪的香味就扑鼻而来。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区是锡林郭勒市重要的传统奶酪产业基地。主要生产奶皮子、奶豆腐等21个特色奶酪产品种类。

 

8月4日,“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采访团成员品尝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奶酪制品。(兰辛珍摄)

  “我们生产的奶酪都是传统方法制作的纯天然奶酪。”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区杨静说。

  草原上的居民自古就有自制奶酪的传统,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主要以加热发酵为主,制作时间比现代化的奶酪制作方法要长,质量更好,很受市场欢迎。目前园区有生产车间4间,年产值近亿元。产品主要在内蒙古地区销售,仅锡林浩特市就占了近一半的销量。

  “我们是按订单生产的,现在的订单有点忙不过来。”杨静说,“园区计划两年后扩建完成,产量将是现在的3倍。”

  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奶酪原料主要来自于锡林郭勒盟大草原上牧民放养的奶牛产的奶,要比规模化圈养奶牛产的奶更好。产业园奶制品产能每年1.5万吨,7斤鲜牛奶产1斤奶酪,每年需要向奶农购买鲜牛奶超过10万吨。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为锡林郭勒市的牧民们提供了稳定的鲜奶销售渠道,稳定了牧民们的收入。

  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不仅是奶酪产业园区,还是以奶酪文化为内容的旅游景点。2022年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成功申请国家3A级工业旅游园区,积极探索“工业园区+文旅+地方特色乳制品”的发展路径,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锡林郭勒奶酪品牌旗舰店、奶酪品鉴区等主要功能场景,举办“奶酪美食品鉴会”、“奶酪文化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推动了本地旅游业以及夜经济的发展。在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的带动下,锡林郭勒盟集中打造了一批标准化奶酪手工作坊,不仅为当地农牧民创业就业提供了机会,更提升了城市的活力,给本地市民带来了愉悦感和幸福感。

 

  巴彦胡舒苏木的集体致富路

  在内蒙古,嘎查是农牧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地方,相当于内地的自然村。锡林郭勒盟下辖的西乌珠穆沁旗,有一个叫巴彦胡舒苏木的镇,管辖有14个嘎查。这14个嘎查常住人口只有4000多人,以中老年牧民居多,而且居住分散,每个嘎查相隔几十公里远。当地牧民虽然以畜牧业为主,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饲养的牛羊售卖很不方便,收入并不稳定。

  如何能解决这些牧民的牛羊出售问题,保障他们有个稳定的收入?这是摆在巴彦胡舒苏木镇政府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集思广益之后,2024年7月4日,在巴彦胡舒苏木镇政府组织下,这14个嘎查成立了西乌珠穆沁旗牧星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个股份性质的集体所有公司。公司自己养牛的同时,还代养并收购这些牧民的牛羊。代养的牛羊公司给上保险,出现意外不仅有保险赔偿给牧民,公司还给补偿。代养的牛羊达到出栏标准,公司会按市价收购。因此牛羊被代养之后这些牧民可以放心从事其他工作来增加收入,也可以在牧星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工作,通过参与饲草料加工、装卸、配送等工作获得稳定收入。

  而牧星畜牧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的是现代化的经营模式,注册有自己的品牌。今年公司组织人员参加了上海西雅国际食品展览会、深圳“北牛南运 鲜肉入粤”内蒙古鲜肉产业品牌推介会等国际、国内展会,与北京、上海等地的经销商签订了供应合同。这是牧民无法做到的。

  按公司制度,每年公司的利润会给这14个嘎查的牧民进行分红。也就是说,巴彦胡舒苏木镇管辖的这14个嘎查的牧民,除了市价卖给公司牛羊的收入外,每年还有公司分红的收入。

  “我们成立牧星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牧民有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巴彦胡舒苏木镇党委书记布仁图格斯说,“带动牧民增收,确保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共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布仁图格斯介绍,公司2025年预计收入能达到300余万元,年底公司将进行第一次分红,届时牧民们将会获得可观的分红收益。

  编后语:锡林郭勒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农牧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参与畜牧业合作社,增加了收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提供了物质基础。以产业带动增收,以发展促进人权的做法,体现了经济发展与人权保障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社会公平与和谐,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实现人民幸福生活这一最大人权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