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记者 尉红琛 · 2020-08-0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收纳整理师;新职业;民生 | 打印
| 纠错 |
作为一名收纳整理师,赵千晴最近着实有点忙。
自从五月份复工以来,她几乎每天都处于白天上门给客户做收纳整理、晚上进行直播的忙碌状态。就连与《北京周报》的采访,也不得不安排在了深夜。在采访前,赵千晴告诉记者,她刚刚帮一个客户做完整理。
这位客户是一位中年女性。虽然家的面积比较大,但衣帽间过小,平时衣服便随意地堆在各个角落,经常出现找不到衣服的情况,加上家里的东西比较多,乱糟糟的状态让她有些吃不消,于是便找到了赵千晴。
作为一名专业的整理师,赵千晴和团队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对全屋进行整理,从衣物叠放、到衣帽间空间的再规划、再到储物间的设计等,最终为客户打造出一个整洁有序的空间,受到了客户一家的肯定。
其实,在起初上门时,她曾遭到男主人的质疑:整理师到底是做什么的?高价花钱请人整理真的有必要吗?
这也正是赵千晴和她的无数同行们在从业中始终绕不开的话题。
收纳整理不是简单的收拾房间
整理师这一职业最早起源于美国,盛于日本。在中国,整理师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职业。
提到整理师,不少人会将其与家政保洁相提并论。在赵千晴看来,家政保洁的核心是解决“脏”的问题,而整理师则是通过解决“乱”的问题,帮助用户合理规划空间、物品、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感到舒适,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她说。
这份看似轻松的工作,其实颇有讲究。
据赵千晴介绍,根据收纳整理的流程,每接到一笔订单,整理师要先上门进行诊断。一方面是了解客户的生活习惯、家庭结构、物品种类等,同时实际查看空间布局,对家中的收纳设施测量尺寸、拍摄照片并记录数据。随后根据客户的收纳需求制定方案并得到双方的认可,这一过程通常会花费两到三个小时。第二次上门便是按照方案进行改造和整理。
“一般而言,收纳整理一个100平方米大小的屋子大约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赵千晴表示,“整理师的工作并不是一个标准重复的工作,哪怕家庭格局、物品类似,但因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整理方式也会随之变化。”
赵千晴在为客户整理衣橱。(本人供图)
在她看来,好的收纳整理师,不仅仅要对房间的凌乱进行梳理,更重要的是整理人际关系。她介绍道,在做整理时,自己经常会遇到三代同堂的家庭,孩子、父母及老人的整理诉求都不一样,“如何理清彼此的界限,让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的归属是整理师要考虑的问题”。
赵千晴曾是一名软件销售。三年多前,受兴趣驱使,在进行收纳整理相关的学习后,她开始兼职做整理师。
自此开始了连轴转的生活状态: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给客户准备方案,周末上门服务。这样的日子坚持了半年,她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同时兼顾工作、兼职和生活,于是辞职成为一名职业整理师。
除去兴趣因素,更让赵千晴放弃本职工作而投奔“整理师”的原因在于行业前景。“身边不少家人、朋友都有整理收纳的苦恼,这个行业未来一定会有爆发式的增长。”她说。
逆势而上的新兴职业
让赵千晴没有想到的是,疫情甫一好转,整理行业便迎来了订单增长的小高峰。
“5月复工做了两单,6月份有四五单,7月份订单多到直接爆单,整个8月也都已经排满了。”如今她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点。
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待在家中的时间比往常多了不少,微博话题“在家这些天我的房间”也曾一度占据热搜榜。疫情期间,囤货更是成了不少人的选择。在她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合理收纳整理。
“今年是我们协会报名学习整理师的一个高峰期。”赵敬本职是一名大学老师,副业是收纳整理师和培训师。从业五年来,她为上百个家庭进行了规划整理。2017年,她创立了自己的协会,专做整理师培训。
在她看来,疫情更像是收纳整理行业发展的助推剂。“一方面,疫情期间不少行业都受到影响,不少人开始意识到拥有一个副业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疫情也促使人们去思考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掌握生活技能的必要性。”她说,在这种情况下,整理师作为一门新兴职业开始进入不少人的视野,“今年有关收纳整理的线上直播课程也异常火爆”。
行业规范亟待完善
让赵千晴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在工作中还是不时会遇到客户对自己整理师这一身份不理解的情况,但跟从业之初相比,收纳整理这个行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她们的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同。“人们对更好生活环境和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催生了这一行业,未来类似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她说。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1%的受访青年直言如果有机会,愿意去从事新职业。赵千晴透露,最近加入她所在团队的大多是年轻人,以“95后”为主,其中不乏面临毕业求职的大学生。
自2019年4月以来,中国已有3批共38个新职业诞生,不断刷新传统“职业版图”。在赵敬看来,虽然整理师还未纳入国家新职业的范畴,但国家对新职业的大力支持会进一步促进这一职业的发展。不过,她同时也提到,目前国内的整理师行业市场并不成熟,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规范,她希望“国家能完善相关的政策保障,以促进整个整理市场的良性发展”。(应受访者要求,赵千晴为化名)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