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中国制造的圣诞节玩具正在伦敦市中心牛津街的一家商店出售.王定昶摄
中国的玩具生产商成了“问题玩具”的替罪羊。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好几次出口玩具召回事件中,消费者和一些媒体将指责的话语对准了只是按照合同生产玩具的中国玩具制造企业,却全然不顾导致这些“问题玩具”生成的根源。
这让中国质监总局副局长魏传忠感到很难过,作为主管玩具质量检测的政府官员,特别是在调查了美国召回的中国出口的玩具之后,他更加感觉到中国玩具生产企业在召回事件中受到的不公平的“舆论待遇”。
“中国确实有部分玩具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但绝大多数出口玩具都是质量可靠的,即使今年被美方召回的玩具中,绝大多数玩具的问题经调查后发现来自于美方的设计缺陷。此外,相当一部分产品被召回则源自两国质量标准的差异。”于是在许多次的公共场合上魏传忠总会不适时机的传递这样的观点。而这样的观点事实上也正是“问题玩具”生成的真正根源。
三分之一问题玩具是标准差异造成的
11月8日,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召回了420万件自中国出口的彩珠拼图玩具。召回原因是儿童在吞食该彩珠后,该产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对其造成伤害。
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结果表明,美方召回的玩具是澳大利亚一家公司的品牌产品,由澳大利亚的这家公司提供彩珠样本,香港一家公司代理经营,深圳旺奇制品厂生产。该厂向代理商提交了试制的样品和产品配方,得到确认后,正式生产并出口。该款玩具产品的包装上有明显的警告标识“吞咽会造成危险”,并注明了“三岁以下儿童不得使用”的字样。符合中国的玩具标准。
出现问题的是该玩具是由树脂材料经软化注塑制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选用1,4-丁二醇作为软化剂。经国家质检总局检测机构检测,该产品中含有14.5%的1,4-丁二醇成分。1,4-丁二醇具有毒性,但目前国际上有关玩具产品的化学安全标准中并无对1,4-丁二醇含量的限量要求。这是这批彩珠玩具得以生产并作为检测合格品出口的主要原因。
鉴于该产品有造成儿童伤害的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在进行风险评估后,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立即停止该工厂生产的玩具产品出口;二是暂停该工厂的出口玩具许可证;三是立即组织有关检测机构和专家对该玩具中所含化学成分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四是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有关方面的联系,要求其提供消费者伤害的医学检测方法和报告,以进一步进行科学评估。
魏传忠介绍说,像这种由于标准差异或者无标准规定带来的“问题玩具”是中国玩具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截止11月底,中国有2200万件出口玩具被美国进口商召回,这个量是2006年中国出口玩具总量的万分之一。
魏传忠说,这些被召回的玩具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生产商的原因,中国个别生产商在生产中使用了含铅量超标的油漆。
第二是进口商的原因,美国的进口商向中国生产厂商提供了不合要求的设计。被召回的2200多万件玩具中有1800多万件是属于磁珠玩具,磁珠如果被儿童吸入体内,容易造成两个磁珠相互吸在一起,引起儿童生命和健康的危险,但这是设计的问题。中国的玩具生产企业,有70%是贴牌生产,即按照设计商(进口商)提供样品和图纸进行生产。
第三是两国间的产品质量标准差异的原因,在许多中国出口的玩具上美国检测出含铅量超标,但是经过中国检测,这些玩具的铅含量没有超出ISO的标准、欧盟的标准以及中国的标准。
魏传忠介绍,中国国家玩具强制性技术规范与国际ISO8124-3《玩具安全》标准和欧盟EN71-3《玩具安全》标准对玩具油漆涂料中铅的可溶出限量都是90mg/kg。但是美国除了对玩具油漆中铅的溶出限量规定90mg/kg外,还对油漆中的铅总量有规定,限量为600mg/kg。许多玩具就是超出了美国铅总量的规定。
中美玩具标准还有许多不同,比如,美国玩具安全法规规定,48个月以下孩子的玩具不应具有锐角,而中国的规定则是36个月以下孩子的玩具不应具有锐角。
魏传忠介绍,在“问题玩具中”,因为设计缺陷造成的占60%左右,标准差异造成的占35%左右,只有5%左右是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相比设计缺陷问题和质量问题,标准差异,可谓是玩具业的一条鸿沟,其它两个问题企业可以自己改正,但对于标准差异,企业只能顺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