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南部,有条珠江由西向东流向南海。珠江流域分布着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7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2004年,珠江流域以及与珠江流域经贸往来紧密的四川、海南两省,确立了联手合作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这一区域面积占中国的1/5,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波兰五国的国土面积。人口占中国的1/3。2006年底,除香港、澳门以外内地九省区的GDP达6.63万亿元,占中国的31.7%。经过三年的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
2007年6月10日上午10点,湖南省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一个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正在这儿举行,当来自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省长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十一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这个几乎涉及大半个南中国省区的合作进入了新的时期。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高层论坛主办方,湖南省省长周强介绍,签约合作的各方就产业转移、市场对接、劳务和金融合作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形成了共识--各省区进一步开放市场,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取消不利于市场统一,妨碍公平的地方性政策,努力消除限制地区流通的障碍,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资本以及产业、技术和人力等资源可以在区域内自由流动,逐步形成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区域大市场。
中国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以区域划分的经济发展区,如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其中的一个。
在其他区域经济发展中,行政区划依然明显,如长三角经济区的江苏、上海、浙江,环渤海经济圈的河北、山东、天津、辽宁,其发展大多各自为政。各自为政的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之间更多地是竞争而非合作,给中国带来了重复建设的难题。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2004年6月就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这一区域经济将实现一体化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消除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实现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构筑起统一、开放、有序的区域性共同市场,以市场对各区域间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形成区域内有序、合理、完善的区际分工体系和产业布局。”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
在泛珠三角区域,便利的交通已经将这十一个省区从地域上联系在了一起,为了实现区域内经济的一体化,各省区正在协商建立合理的区际分工体系。
“比如广东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优势明显;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服务业优势明显,营商环境良好。”黄华华说。
如今在货物流通方面,区域内已经实行了一体化。贵州是地处中国西部的省区,如果贵州的产品运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省去卖,必须符合广东省质量监督部门发布的标准,否则视为不合格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这种地方标准曾为中国各地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法规依据。2006年泛珠三角区域9省区质监部门通过协商,互认对方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以打破市场的分割。
而且自今年起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统一实行进出口货物直通放行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出口,经产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后直接签发通关单,企业可凭通关单在报关地海关直接办理通关手续,无须在口岸二次申报,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不再实施查验的放行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后签发通关单,不实施检验检疫,仅对货物加施检验检疫封识(包括电子锁等),货物直运至目的地,由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核查封识后实施检验检疫的放行方式。这在中国区域经济中,还是首例。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步有三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是经济合作,第二阶段是制度整合、开放要素市场,第三阶段是产业整合,我们现在正在向第三阶段迈进。”黄华华说。
推进对外合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介绍,泛珠三角区域最终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体化经济区。
“广西可以作为联系东盟和泛珠三角区域的一个桥梁。”陆兵说。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广西已经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经济合作的一个大通道,这为泛珠三角区域的对外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月9日到12日在湖南举行的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上,来自东盟10国的商务官员以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洽谈会,并签订了许多合作协议。陆兵介绍,参加洽谈会的东盟官员和企业家,大多是通过广西介绍来的。
“与泛珠三角的合作,我们十分注重给双方经济带来互补型及对双方的贸易增长带来文不计突破性的强大优势的行业。”越南贸易部副部长黎名永说。
黎名永介绍,越南希望同泛珠三角地区有很大优势的旅游业、药材、电子设备的生产及组装、高新科技产品以及水电设备等行业进行合作。同时他希望越南的农副产品、水果、手工艺品等能更多地通过泛珠三角区域进入中国。
“我们鼓励泛珠三角地区的大型企业与越南的企业签订长期的贸易合同,也鼓励这些企业在越南投资生产。”黎名永说。
除了东盟,欧盟商务代表,以及百盛集团、美联银行、壳牌中国、LG电子、米塔尔钢铁集团、通用电气、家乐福、西门子、德国梅塞尔集团、日本NEC、伊藤忠等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也参加了洽谈会并签订了合作项目,这次洽谈会共签订合作项目1254个,投资金额3376.2亿元。
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托马斯说,他们已经在湖南湘潭建成了“德国工业园”,下半年还将加强在长沙机电企业方面的投资,特别是汽车、电梯、零配件、矿业设备等方面的投资。
中国新加坡商会执行总监许振义说,在环保建设方面,新加坡企业可以利用其掌握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城市污水再生、固废处理及其他环境污染治理等环保项目,在交通物流方面,新加坡的地铁、机场等现代物流建设有比较好的经验可供泛珠三角区域的城市借鉴。
香港特首曾荫权介绍,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大框架下,香港将从金融合作和产业转移两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筹集资金,壮大泛珠企业的发展,支持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基建及各方面需要,通过先进的金融设施和产品、专业人才和完善管理法规,协助泛珠三角区域内资本投资海外。
百姓已经享受到了合作带来的实惠
湖南湘潭县有位贩猪专业户,在谈起过去贩运生猪的经历满是感慨:“那时送猪车不光出湖南有道道关,进别的省也有层层卡。”
现在泛珠三角区域有专门的‘绿色通道’运输农副产品,“我从湘潭送猪到东莞只要10来个小时。‘泛珠’合作帮我们赚了安心钱。”这位贩猪专业户说。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从开始至今,逐步打通了省际交流的‘瓶颈’,普通百姓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区域合作带来的便利、实惠。” 《华南新闻》编辑栾春晖在自己的文章里这样说,作为泛珠三角区域内的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栾春晖对身边的变化总是很敏感,这位贩猪专业户曾是他报道的对象。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介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行的市场一体化,其中之一就是各省为农产品运输开辟“绿色通道”,撤消了对农产品运输车的检查关卡,从湖南运输农产品到广东,湖南境内的高速公路对农产品运输车免费通行,广东境内则收半价,比过去减少了好多。
对群众较为关心的动物疫病、畜产品药物残留等问题,各省签订了协议,广东把安全检测前移到生产基地,从湖南运送到广东的每一头猪都有广东有关部门发的“准入证”, 对养殖户销售来说都更加方便了。
不只是农产品,泛珠三角区域市场的一体化,使得旅游者最早感受到了便利。过去广东的旅游团去湖南旅游,组团后必须由湖南旅游企业接团,2006年,泛珠三角各方签订了《无障碍旅游区共同守则》,旅行社可在另一个省跨省组团或招揽游客,可以在另一个省开设分支机构等,直接带团跨境游。
广州地区旅行社协会会长、“广之旅”董事长郑烘介绍,泛珠三角合作启动后,广之旅就组织了“游湖南”的活动,参团游人和在湖南境内获得交通、景区、酒店等多方面的帮助,畅行无阻。“在区域合作之前没有湖南当地旅游企业的接团,我们是不可能畅通无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