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采取减少顺差的政策
对中国来说,高额的顺差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提高了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发展了国内经济,增加了就业,并带动了国内消费。
但是大量贸易顺差的存在,不仅使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也使中国在外汇政策上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而且过高的贸易顺差给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带来了麻烦,许多国家对中国快速增长的出口采取了反倾销的抵制手段。去年全球反倾销总的数量里边,中国企业遇到的占37%,仅欧美去年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等措施就影响到了中国8500多家企业,50多万职工的就业。薄熙来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务部因此也很忙,商务部的官员不得不经常加班应对。
而且最主要的是进出口贸易带动的经济增长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有点不平衡。从GDP增长的趋势看,投资贡献率有所下降,消费占GDP的比重可能进一步下降,而净出口的贡献率仍然很高。
于是中国政府在去年就提出了利用调整进出口税率,扩大进口减少顺差的方式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这个政策在今年更将得到严格的落实。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商务部已经考虑将取消和降低出口退税的产品目录扩大,并扩大禁止和限制类加工贸易产品目录,以及将环保要求纳入加工贸易监管体系,以抑制相关产品的出口,以此抑制快速增长的出口和庞大的贸易顺差。
在抑制出口的同时,2007年商务部将更加放宽进口限制,制定税收、金融等促进政策,积极扩大资源、能源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商务部还要求,各地要制定和实施有效促进政策,积极扩大本地有需求的进口。
07年商务部还将通过加大相关立法,特别是执法的检查力度,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商务部副部长高虎诚表示,相关立法主要是指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中国不少企业的出口靠的是价格的优势,出口增长的背后是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而对于专家所说的“热钱”因素,记者了解到,一个由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在进行一场针对假贸易、假外资等非正常贸易的大检查。
银监会纪委书记胡怀邦建议,为遏制虚假出口,挤掉外贸泡沫,应对近年来出现较大异常波动的进出口杂项、高新科技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轻纺制品、橡胶制品和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等四大类进出口产品开展专项检查,对可能出现的虚假出口进行有效防范。
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当下应该着手解决三件事情,一是集中检查进出口贸易中现存的问题;二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政策;三是稳定汇率。
对于非正常贸易的检查,抓住热钱的证据并不难。许多出口的产品在进口国家并未清关,导致中国海关的出口数与相关进口国家的清关数对不上,同时在该国海关备案的价格,比中国海关统计反映出的价格低很多。只要几个数据一对,就能知道真正数据。
全国政协委员李雅芳建议,除了检查,平时要加大外汇监管,加大打击非法跨境汇兑力度建立一套信息系统,证监会、国家外管局以及工商、税务、贸易、海关、司法等部门都能够数据共享,对外汇变动情况实时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