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论
但是对中国出现的高额顺差,特别是2月份有点高的让人咋舌的贸易顺差,一些专家给出了“热钱”因素的论调。
“外贸顺差增速过快与海外热钱的进入有直接关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树言说。
郭树言的观点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认同。林毅夫认为,外贸顺差增速过快与机构炒汇和企业骗取退税有关。一些企业夸大实际出口额,骗取大额出口退税,并把高于实际货值的外汇转移到国内,以赌人民币升值。新增的贸易顺差中,有许多是这样的热钱流入。
“货币贬值会刺激出口,但人民币是在升值,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汇改前已接近6%,这时出口还这么高,显然是非正常的贸易因素。” 郭树言说。
其实对于中国如此高的贸易顺差来说,“热钱论”从两年前就开始了。
2005年,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就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在2005年中国约10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真实部分也就350亿美元。而余下的670亿美元是贸易中隐藏的非贸易资金流入,也就是炒人民币升值的热钱,这部分占到了整个贸易顺差的60%的份额。
今年1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企业家校友新年论坛上,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也表示,中国的顺差有很大一部分是假的,是企业高报出口骗出口退税,以及有些企业借人民币升值而假进口炒人民币汇率造成的。
全国政协委员李雅芳认为, 2006年仅流入股市的资金,至少有3000亿元人民币无法获悉明确来源,这些热钱其中大部分可能来自欧美及日本。
李雅芳介绍,热钱的产生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假贸易。为了炒人民币汇率,一些进出口公司高报出口,低报进口,使得大量外汇流入境内。有的甚至采取出口收钱,进口不往外汇钱的方式,只进行了货物的交流而大量的钱却留在了国内。另一种是假外资。过去由于中国对外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于是许多国内企业去国外注册公司,然后以外资的身份在国内投资。如今中国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对外资的优惠取消,而人民币又有升值的压力,把这部分资金从国外抽回来显然更有利,于是这部分假外资都希望在3月初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前回归国内,如何回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假贸易,高报出口,原本10美元的东西,报100美元出口价,由于国内国外都是自己的公司,也没人计较,这部分热钱使得出口在2月份多了起来。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仍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而且双边贸易增幅均超过20%。统计显示,今年1-2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510.8亿美元,增长42.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3.3个百分点。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38.6亿美元,增长32.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334.9亿美元,增长22.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这似乎也印证了李雅芳的热钱大部分可能来自欧美及日本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