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冲击垄断格局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一直受到国外从事石油批发和零售大企业的青睐。中国于2004年12月开放了成品油零售市场。目前,列入世界500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已全部在中国投资建厂或设点,且大多已全面进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进入了除批发以外的上中下游各个领域。
成品油批发经营权的放开,为外企和民营油企进入原油和成品油批发领域提供了便利。
商务部文件规定,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国从事成品油批发的企业,注册资本最低3000万元、油库10000立方米、拥有接卸成品油的输送管道,或铁路专用线,或公路运输车辆,或1万吨以上的成品油水运码头等设施。此外,企业必须具有长期、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对此企业可以通过以下4种途径解决: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上,汽柴油年生产量在50万吨以上的炼油企业,或有成品油进口经营资格的进口企业等。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说,从2007年1月1日起计,给原有企业最长18个月的缓冲期。原成品油批发和仓储企业可在办法实施之日起18个月内进行整改,零售企业在6个月内整改。整改期结束后,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的成品油经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
当前,一些国外石油公司正在中国加紧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成品油分销网络,加快进入中国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的步伐。
壳牌、埃克森-美孚、BP等国际石油巨头正在中国沿海的大连、浙江、广东等地频繁活动勘察,意在建造自己的油库。
事实上,BP早在两年前就与广州控股合资建造了外资国际石油巨头在中国的第一座油库--BP南沙油库,该油库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能储存约36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和化工产品,并拥有一个8万吨级的码头。
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欲与中石油联手在中国建加油站,加油站将销售俄罗斯公司和中石油生产的成品油。借助中石油已有的物流网络敲开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大门。
中石化在青岛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已经引起沙特阿美公司的重视,据悉沙特阿美公司已与青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多边谈判,中方初步达成的意向是拟出让25%的炼油股份。
"批发市场放开,外资公司将加大对中国石油市场的投资。"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和说。
朱和介绍,外资公司将继续完善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销售网络,并开始向内地和西部地区拓展,加快建设独资油品销售公司,并对先前建立的合资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实现更加自主的发展。
相对于外资石油企业,中国国内民营石油企业表现的并没有人们预想的乐观。虽然民营石油企业都为批发经营权的放开叫好,并在为扩大市场份额做准备,但因为成品油批发放开,并不意味着民营企业马上就能够从国内市场上直接获取或得到足够的成品油油源。短时期内,民营企业依然需要对接国有石油巨头,以此获得更多的"口粮"。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表示,对民营石油企业来说,中国成品油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中石油、中石化,而是国际大石油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