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撰稿人刘旺林: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狼”都是凶残、狡猾、霸道、无信的象征,那为何狼性崇拜却能大行其道呢?我想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不了解自然狼的生活习性,混淆了生物狼和人文狼的区别。有资料显示狼的团结协作是有限的,是完全出于自己利益的。狼之所以以群体形式出现,是因为一只狼谋生很困难,而群狼掠夺食物比较占优势,而这种团结将会随着利益的丧失而分崩离析,一只狼永远不会将到手的食物分给别人,哪怕是将要饿死的狼王。而人却可以在明知将要饿死的情况下,将仅有的干粮分给伙伴。第二,对信息的偏激的处理,导致观点的极端。看不见、听不清这个世界美好和谐的主旋律,养成了小草随风倒的习惯,看了《易经》便感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倍加崇拜我们的祖先(汉祖先);看了《厚黑学》就以为脸不厚心不黑就不是中国商人:看了《狼图腾》又掉转枪头震惊于自我的致命弱点。好比对待目前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看了正面宣传文章就信心鼓舞,看了贪污腐败就丧失立场,加倍置疑。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容易让我们自己因把握不住思想立场而内心非常矛盾,让我们迷失方向、错乱脚步。此外,企业崇拜狼性与“以人为本”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精神极不协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
借鉴生物狼求生求强的精神,形成激励员工奋发图强的丛林法则,引导职工自尊自强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将“狼道”代替“人道”在企业大行其道,泯灭了起码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混淆自由与独裁、人性和反人性、善与恶、真与假、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实质性区别。这样的企业必将万劫不复。
《IT经理世界》撰稿人刘宝明: 狼性文化似乎不太适合现今以“竞合”、“双赢”或“共赢”为特征的商业时代。狼性文化的主旨是“狠”,隐含的基本假设是“你死我活”,前提假设则是资源是稀缺的,蛋糕是固定的,我多得一块你就要少拿一块,我全部得到你就没有生存空间。一味推崇狼性文化对商业环境----均衡、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破坏,恰似狼群过多后对自然界的危害。而现在是一个竞合的时代,理想的商业模式是大家既竞争又合作,进行“合作性创造”,共同把蛋糕做大,最终实现双赢或共赢。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微软和Intel的合作。这两家企业一个做硬件,一个做软件,谁进入对方的领地都有实力,在战略上和原有的产业相比也具有相关性,但两家谁都没有“越雷池一步”,十分默契,不仅使两家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增长,也以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合作性创造)带给大众不断升级的生活享受。试想一下,如果其中的一家非要发扬“狼性文化”,意欲吃掉对方而后快,结果将会怎样?
治企学点“狼道” 也无妨
自由撰稿人张嵩:国人对狼的态度一直以来是又怕又恨,认为狼是危险的,狼是凶残的,狼是狡诈的,但随着我们认真解读一部名为《狼图腾》的小说后,再用新的眼光打量狼的时候发现,其实,狼的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凶猛进取、威武不屈、宁肯战死不愿病终的精神,而一群狼的智慧更是让人惊叹,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打围、堵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这些都值得我们尤其是企业界尊敬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