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在这则公益广告的三个半裸的人中,有两个都是当地电视台的女主持,按理说,电视媒介的主持人,本身就是最好的形象大使,是社会行为准则的代言人。他们(她们)更应该洁身自好,注意个人的言行和形象,因为主持人的衣着和言行很可能变成青少年模仿的东西。
不益且不宜的半裸公益广告,游走在情色和公益的边缘,是很危险的。
湖南省邵阳县人民政府公务员陆志坚:值得质疑的是,关注女性健康,就非得赤裸上阵么,还故意造作地将某些部位半遮半掩,让人想入非非,这到底是呼吁社会关注女性,还是以女性的生理特征为卖点来刺激公众的眼球?
笔者没有直面过这种半裸的公益广告,体会不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面对玲珑剔透、秀发飘逸、肌肤如雪、艳丽妩媚的美女广告牌,眼睛不停地窥探着那些被遮掩处,此时,有几个人能真正想着高雅的艺术抑或女性的健康?恐怕更多的还是一股原始冲动的暧昧念头。
其实,这种公益广告的“赤裸上阵”,不外乎就是时下泛滥的美女经济的一种翻版而已。利用女性的容貌、身体以及性的特征来激起“眼球效应”是“美女经济”的主要特征。
对此,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当美丽的身体成了商业道具而被“出卖”后,女性的人格和尊严便完成了与金钱的苟合,这是同城市废水、废气一样的肮脏垃圾,颠覆了人们的道德审美底线。尽管此番言论有点偏激,但反映出了公众对这种物化和商品化女性现象的厌恶。
女性赤裸与否,这是个人的自由,只要不伤风败俗,就无可非议。然而,关爱女性健康偏要与坦胸露乳纠缠在一起,便让人有作呕的感觉。因此,庸俗就是庸俗,何必拉上“关爱”作噱头?
长沙市市民魏智:“年轻漂亮的女性”、“半裸”、“粉红色”等,在我们的文化符号背景中,把它们放在一起时往往象征着色情,很容易引导人往“歪处”去想。加上在突出位置上出现的赞助单位的名称,色情、商业,这两种符号掺杂在一起,显然就让广告的公益性打了折扣。毕竟人们会按照习惯思维去理解文化符号,这大概正是其受到了许多非议的根源所在。看来,主办方有必要考虑更多的文化因素,为广告增加更多的公益符号,减少其色情、商业的象征意义。比如,把三位年轻的女性改为老少结合,并且在相貌上更为普通化;修改背景颜色,既减少粉红色背景的色情味,又增强粉红丝带的符号作用;压缩放置赞助单位名称的空间,使其处于更为不起眼的位置,以削弱商业气息等等。如此一来,“半裸代言”的“达·芬奇密码”,大概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半裸出镜的公益广告并无不妥
自由撰稿人匡生元:三位年轻而靓丽的女子,为了 具有仁爱精神的“粉红丝带”活动,以近乎半裸(上半身)出镜代言公益广告,结果,其中一位代言人被通知待岗。网上也恶评如潮,受到了网民“语言暴力”的围剿,而且有些言辞到了侮辱和伤害的程度。
三位女子的照片我在网上看到了。尽管这组照片的每位女子几乎都是半裸出镜,但是并不色情,连一点儿露点的地方都没有。并且三人的姿态、神情写满着圣洁,看上去活脱脱一幅艺术照。她们那纯洁的身体,那圣洁的神情,给荷尔蒙正常的我只是艺术的享受。我想,在这组照片面前倘若对这天使般的三位女子动了邪念,那绝不是她们的错,而是我们未免过于低级趣味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