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丢掉“架子”和“清高”
方家平 (齐鲁晚报): 大学生竞聘当高尔夫球童,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观的日趋理智和现实。曾几何时,许多大学生非大城市不去、非好岗位不就的择业观,使就业问题愈加突出。而如今,一些大学生甘愿当月薪只有700元的球童,正是对这一择业观的纠正。他们期望得到“球童”这一岗位的择业动机非常务实。 高尔夫运动是不是“贵族运动”,可以有争论。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中国打高尔夫的人大多是成功人士。大学生通过当球童,与他们打交道,可以学到很多社会常识,从而有可能实现从大学校园到社会的转型。进一步讲,大学生在当球童的同时,还可能通过接触成功人士,获取意想不到的就业机会,这岂不是好事? 张东阳 (南京晨报): 现在大学生工作难找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关方面统计,今年有一百多万的大学学子无业可就,加上前些年每年都有数十万不能就业的“积压”大学生,这个数字有多少,恐怕无人能清楚统计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正规合法的工作,就没有大学生不应干的。 大学生现在不管从事什么职位,对他们来说,都是难得的社会经验。而这种社会阅历的获得,就是以后人生之路的宝贵财富。在大学生的学习课程与社会活动严重脱节的情况下,即使给大学生再多的创业优惠条件,都可能于事无补。现在只是一个高尔夫球童,谁又敢肯定明天不是一个开办高尔夫球场的老板?有了社会阅历,有了信心,大学生们再闯荡社会,又有什么可怕的?
王理 (红网): 就大学生竞聘高尔夫球场球童而言,要求高中毕业即可,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端这碗饭,显然“大材小用”了。然而,许多大学生比旁观者清。诚如一名大学生所说:“现在就业太难而自身的专业更是不好找工作,先找到工作再说,以后再努力嘛!”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被迫的无奈。相对于毕业即失业,这种选择总比好高骛远或接着啃老明智。 贾如军 (大江网) :为何大学生当保姆和竞聘高速公路收费员等现象,会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呢?我以为无非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大学生是国家花力气培养的人才,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竟然市场化,人们不理解;其二,大学生学成以后在社会上应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学历和职业不对称,读书何用?其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感觉“大材小用”是一种浪费,太可惜;其四,大学生观念更新,经受一种全新的择业理念刺激,难以适应;其五,人们叹惜,大学扩招,大学生沦为“庶人”,物稀而贵时代结束! 如果我们能够理性的面对现实,从大学升学率观察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状况,跳出传统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圈子看问题,也许对“大学生保姆”和“大学生收费员”就会释然。在一个学历普遍提高的社会,我们没有理由让普通职业拒绝高学历;再者,职业是一个动态概念,以前也许可以分出“高低”,但现在却以价值去衡量,以市场为导向。试想,如果保姆或者收费员的待遇无法达到大学生的期望,那么岂能产生如此大的市场效应呢?
|